近日,哈尔滨市南岗区联部街一栋六层居民楼一侧发生垮塌事故,楼内居民均安全撤离,未出现人员伤亡。
有网友沉痛发问,最近如此之多的楼脆脆、桥脆脆、路脆脆,仿佛我们正处于一个建筑易碎的时代,此情此景,我们的生命何以安放?
首先,应对现有建筑(起码公共建筑)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摸查。就肉眼所及,我们根本不知道哪些建筑是高危建筑,哪些是濒临高危建筑。尽管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但是,基于敏感不够和专业知识不足,普通老百姓根本无法明晓哪些建筑物存在问题,但又不能不出门,这就需要专业的监管部门,对公共建筑进行一次彻底的摸查。
其次,对问题建筑进行加固或推倒重来。早在2009年4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决定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目前一些地方正在对学校和医院进行加固。但显然,从现实情况看,需要加固的绝不只是医院和学校,不少公共建筑同样需要。值得强调的是,前不久我国进行人口大普查,在普查前,有关部门表示在普查人口时将全面掌握哪些建筑需抗震加固,那么普查部门是否掌握了哪些建筑需要加固,如今有没有加固?
最后,对在建和待建建筑进行严格的无缝监管。当前,不少建筑之所以易碎,正在于我们曾经经历过一个建筑快餐化的时期,并缺乏足够的有效监管,这就会导致萝卜快了不洗泥。而今,这些易碎建筑只不过是报复性反弹,而我们不得不承受沉重的代价。为此,必须强化工程责任制,提高责任人的违法成本。而且应重在事前监管,否则等到出事了再监管,耗财耗力为时已晚。
人们对德国建筑质量津津乐道,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德国建筑之所以为人信赖,原因并不复杂,一靠的是制度,二靠的是文化。据报道,德国对建筑质量年限有着非常详细的规定,具体划分到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类别,承重结构如混凝土基础寿命80至150年,混凝土承重外墙、砌块墙、砖墙80至150年,钢承重外墙60至100年,……各个专业类别都有相应的稽核员或质检员,由行业里的权威机构派出专业人员执行。此外,德国的全民职业素质是创造高质量的保证,政府每年要拿出财政收入的8%以上用于教育,小到一个技术含量很低的泥瓦工都要经过技校的培训和学徒工的工作。
告别建筑易碎时代,须从重建制度和培植文化开始!(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