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地铁项目争取明年启动

作者: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    
时间:2009-12-23 10:03:41 [收藏]


       地铁,一直是青岛人的一个梦。从 1987年设立地铁筹备处以来,岛城就与地铁结下了“不解之缘”。21年来,青岛人关于“城市交通”的梦想一直与地铁密不可分。11月20日 ,记者从青岛市发改委了解到,有关青岛地铁的全部要件已经上报国家发改委,正在等待最后的审批。

    岛城,正在静候地铁的到来。

    总投资445亿元

    11月20日,青岛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建设行业重点项目推介会。青岛市建委主任汤吉庆表示,市地铁项目争取于2009年提前启动,地铁项目也将成为2009年信贷重点支持的工程。

    记者从市规划部门获悉,青岛市首期轨道交通工程已经完成沿线用地规划,首条轨道交通线路沿线及站点500米范围内纳入规划范围。根据青岛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总体安排,参考国内其他城市一般地铁工程所需建设工期,青岛市2020年前拟建成约87公里轨道交通线路,总投资 445亿元。规划综合考虑站点密度,确定以轨道线为中心,两侧各500米左右的范围(到达地铁站点步行十分钟的空间范围)为规划控制区域,总面积达 98.8平方公里。一期工程由西镇经火车站、中山路、泰山路、台东,沿延安三路至市政府,再沿南京路、黑龙江路过李村后转向京口路、振华路至终点青岛北站,全长 27.9公里。

    建地铁有三大优势

    11月21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南九水路 2号的青岛市地下铁道公司,公司秘书处处长郭锡坤告诉记者,地铁公司已经完成了工程前期的地质勘测和工程筹划。

    随后,记者来到了位于四流南路和开封路交界处的地铁试验段,外面挂着“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工程指挥部”的牌子。记者和指挥部相关人员联系后进入了地铁试验段。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地铁试验段工程在2000年前后就已经完工,试验效果非常好,证明青岛的地质条件完全能够保证地铁施工和运行的需要。

    “青岛市轨道交通前期准备工作较充分,并具有独特优势。目前已完成了地铁一期工程前期工作、线网规划、试验段项目施工等工作,通过试验段工程建设完成了相关试验课题。”青岛市公用建筑设计研究院胡日琪总工程师在接受采访时说,青岛建地铁有三大优势,一是地质条件好,二是设备能就近解决,三是地形条件有利。

    “青岛市有得天独厚的花岗岩地质。花岗岩承重能力强,从这个角度讲,花岗岩地层施工花费要比土层低。”胡总工程师表示,青岛地下是花岗岩地质带,比起需要用各种材料进行加固的软土层,至少可以节省30%的成本。同时,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已具备地铁车辆整车生产能力,为青岛地铁车辆购置设备和检修提供了便利条件。 此外,青岛多丘陵,因此一些车站的建筑结构可以采用暗挖式,土建成本比外地城市同类项目可降低1/3至1/2。

    “青岛市已具备建设地铁的经济实力。”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三聚成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殿香告诉记者,申报地铁项目的条件包括城市 GDP达100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 1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不低于300万人、建设线路客流单向高峰每小时达3万人以上。青岛市各项经济指标目前已远超以上条件,2007年青岛GDP就突破了37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则达到了 292.6亿元。

    重新定义城市空间坐标

    青岛市政协委员、华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伯阳告诉记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青岛市交通拥堵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青岛发展的重要因素。

    “青岛地铁的建设不仅会根本解决目前市区越来越拥挤的交通状况,减少车流、噪音、废气对市区的影响,而且对提升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加速青岛城市化发展以及缩小‘南北差距’有实质性作用。”青岛社科院经济战略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隋映辉教授告诉记者,青岛“南北差距”主要表现在环境差距、收入差距和城市化发展差距等方面。加快地铁建设,地铁一期工程继续向北部延伸,连接流亭国际机场,相关工程必将带动空港经济和城阳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加快土地的有偿开发和升值、增值,成为“补足”大青岛布局结构的重要环节。

    隋映辉介绍说,与公交车相比,地铁不受天气和道路状况的影响,更加安全环保、快捷准时,一小时可单向运送旅客4万人,运量是公交车的5倍。“通过地铁的建设,还可以带动地下商店、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节省地面资源和空间,形成消费产业链。”对于地铁建成后能否赢利的问题,隋映辉表示,根据国内外考察,目前很多城市的地铁公司都是赚钱的,而且出于改善公共交通的目的,即使不赚钱也可以通过社会效益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收支平衡,无损于本市的整体经济收入。

    20年的梦想将变成现实

    不少市民在获悉岛城修建地铁即将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以后,倍感欢欣。 “ 等有了地铁,再也不用天天挤公交了。”在栈桥附近上班的张业鹏告诉记者,自己住在四方的水清沟,单位规定的上班时间为8:30,为了不迟到,他每天早晨需要6:30就起床,然后匆忙吃点儿早饭,再一路小跑着去挤5路公交车。如果一切顺利的话,40分钟左右可以到栈桥站,然后再走15分钟去单位。“如果有了地铁,从家到单位估计10分钟就能跑过来。”

    “其实,老青岛人最早关于城市交通的梦想,不是跨海大桥,不是海底隧道,而是地下铁道。”59岁的市民毛牧青老人告诉记者,“建立地铁的呼声在上世纪 70年代后期就已经出现,80年代中后期,市里领导根据社会呼声和南北线‘ 乘车难’热点有了建地铁的构想和蓝图,并抽调了公交公司等几个单位、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在九水路设立‘地铁筹建处。’”谈到地铁,这位“老青岛”滔滔不绝,“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我们这些老市民的城市交通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 点击下载

  •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