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国内钢企蓄力“铁矿石定价权”

作者: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    
时间:2009-12-23 10:02:01 [收藏]

      1.从2003年开始,我国铁矿石进口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铁矿石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但从此以后,铁矿石价格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2003年到2008年,国际铁矿石基准价格涨幅分别为8.9%、18.62%、71.5 %、19%、9.5%和65%,几乎一年一个台阶。


      2.为什么会是日本,而不是中国取得今年的铁矿石谈判的首发权呢?主要因为国内的钢铁企业集中度不够高,钢厂之间缺乏合作,以及与周边国家的钢厂之间没有建立稳固的联盟。


      3月1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同意广西与武钢、广东与宝钢开展千万吨钢铁项目--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和广东湛江钢铁基地的前期工作。国家发改委批文要求,宝钢兼并重组韶钢和广钢,由宝钢控股成立一家新公司,武钢要加快柳钢的联合重组,制定重组方案,通过防城港钢铁项目的建设,实现武钢与柳钢的实质性重组。


      除南方钢企展开重组并购外,北方钢企也有大动作,济钢和莱钢两家大型钢铁企业通过重组组建了山东钢铁集团,鞍钢与本钢的重组也在推进中。钢铁专家徐向春表示,此次钢企重组结合了淘汰落后产能,符合我国钢铁产业政策,钢铁产业需要政府出面加以引导的思路更加清楚。这有效解决了地方由于利益问题不愿接受重组这一问题,并将增强我国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定价权。


      铁矿石价格的"不归路"


      在今年的铁矿石谈判中,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与日本新日铁、韩国浦项制铁达成了2008年度铁矿石基准价,巴西图巴朗粉矿、南部粉矿上涨65%,每吨价格从47.81美元提高到78.90美元;高品位的卡拉加斯粉矿则涨了71 %,这一协议价格从4月份起开始执行。


      从2003年开始,我国铁矿石进口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铁矿石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但从此以后,铁矿石价格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2003年到2008年,国际铁矿石基准价格涨幅分别为8.9%、18.62%、71.5 %、19%、9.5%和65%,几乎一年一个台阶。


      实际上,在日本企业结束铁矿石谈判前,曾一度放出"烟雾弹"迷惑中国钢铁企业。日本钢厂先前曾经表示,日本在2008年度的谈判中不会贸然与供方达成协议,会先等待和观察中国方面的谈判进程。因此,多数机构都坚信宝钢仍然会像2007年一样主导铁矿石谈判,并与淡水河谷达成协议。而在2005年的铁矿石谈判中,由于日本钢厂率先与铁矿石生产商达成了71.5%的涨价协议,中国企业最终不得不"含恨"接受。时间来到2008年,铁矿石谈判又上演了一出" 昨日重现"。


      据钢铁业界一位人士向记者介绍,从应对铁矿石价格上涨的能力方面来看,日本强于我国。这位人士说,日本钢铁业的集中度远远高于中国,日本前6家钢厂的产业集中度高达81%,而我国年产钢量2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多达40 多家,合计产量也还不到全国年产量的75%。日本钢铁企业为了尽可能地节省成本,在海岸线地带设厂建港,钢铁业从原料到制成品的物流都是大进大出的,钢铁企业的高度集中增强了其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因此,在消化铁矿石涨价的负面影响方面,日本远强于我国。正因为这些因素,最近几年,日本钢铁企业连续在谈判中出"损招",屡屡陷中方于被动地位,倘若基本面不发生变化,日本钢铁企业还可能将这种做法继续进行下去。


      被动失去"定价权"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进口量占全球的43%。但是,中国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却没有多少主动权,更别说"定价权",似乎是国外铁矿石企业拿捏住了中国钢企的"七寸",抓住了死穴。为什么会是日本,而不是中国取得今年的铁矿石谈判的首发权呢?分析师汪建华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国内的钢铁企业集中度不高,钢厂之间普遍缺乏合作,同时与周边国家的钢厂之间并没有建立稳固的联盟。


      本来,按照人们的认识,像日本这样资源匮乏的国家(其铁矿石的85%依赖海外进口),更应该喜欢铁矿石价格下跌才对。问题在于,早在多年以前,日本企业就走出去进行资源参股、收购,单就铁矿石而言,日本企业专门挑选储量大、品位高、开采条件好、交通方便的矿参股或收购。无论是巴西、澳大利亚这些铁矿石生产大国,还是印度、加拿大等后起之秀,其身后都遍布日本资本的身影。


      铁矿石涨价对日本企业有什么好处吗?有分析师认为,一是日本企业可以从铁矿石涨价中分得一杯羹。由于日本企业对铁矿石资源的控制已经成熟(日本三井集团一家就控股4528.5万吨的铁矿石份额,占世界总贸易量的7.87% ),它能从铁矿石涨价中获取丰厚利润。二是将能削弱甚至挤垮中国部分钢铁企业,使日本钢铁企业因竞争力减小和钢价的提升而获取丰厚利润。三是日本钢铁企业生产的产品多是高附加值产品,技术含量高,日本企业在这类产品的定价权方面非常强势,受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影响较小。同时,由于技术发达,日本对铁矿石的利用率为世界最高。更何况,日本钢铁企业更容易借助铁矿石涨价的借口提高其产品价格。


      钢铁业内有关专家指出,如果我们反思铁矿石谈判的种种相关现象,不能不说中国钢企做得不够老练。在谈判过程中过早地亮出底牌--钢铁投资过热和钢材的涨价,以此要求上游的铁矿石降价,这在谈判中无论如何是不明智的。


      而国外铁矿石企业强硬的立场似乎表明,即使谈判破裂对他们来说也是无所谓的,损失的只是中国企业,好像他们根本不在乎和中国做这笔生意,这是反常的。钢铁专家认为,国外铁矿石公司敢于如此叫板,问题仍在于中国钢企自身。中国钢铁投资过热仍未降温,钢铁行业布局结构不合理现象的存在,钢铁市场价格在年初就已升温,这些因素使中国钢企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整体上必然丧失主动权。但其间的奥妙在于,中国一些垄断钢企的利益即使在铁矿石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也不会受到很大损失,比如宝钢在谈判结果还没最终明确的情况下便提前宣布自行涨价,这就造成中国钢企在谈判中整体处于下风。


      如何摆脱不利局面据记者了解,我国钢企整体在国际谈判中始终处于下风,许多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中国钢企在铁矿石谈判过程中为了能够签单,同国内同行大打出手,为了几毛钱的利益互不相让,竞相压价,使外国企业轻松坐收渔翁之利。在这次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中国钢企仍未形成统一的行动,虽然目前这一状况得到一定改观,但实际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的。另一方面,我国钢铁企业由于过于分散,加大了谈判的整合难度,许多时候,很难用一个声音说话,往往被对手采取个个击破的办法"摆平"。资料显示,在2005年,我国拥有进口铁矿石资质的企业超过500家。到去年9月,拥有进口资质的企业降低到112家,但与日本只有两三家企业参与铁矿石价格谈判的状况相比,拥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仍然是太多了。今年铁矿石谈判的整个过程,再一次暴露了中国企业狭隘的本位主义和短视的一面。中国企业的这一死穴,被国外企业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人家才敢于随便挥舞大棒摆出死不降价的强硬态度,使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一再处于被动。


      要摆脱这种不利的局面,必须尽快采取措施。中国冶金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李新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为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低、在国内来说是分散的,造成我们的谈判也是分散的。不仅国内应该集中,还应该联合日韩以及更多的国外钢铁企业来增大谈判砝码。"


      中国钢铁企业首当其冲的就是"走出去",到国外收购铁矿石资源。持续不断的铁矿石价格上涨几乎成为我国钢铁业的梦魇。仅2005年,国际铁矿石供应价格的上涨就使中国钢铁企业为此多付出大约200亿到300亿元人民币的进口成本,而这种进口成本每年都在增加。倘若我们之前就开始着手收购铁矿石资源,所付出的成本恐怕已经收回大半,加之定价权的强化,我国将不至于在铁矿石谈判中任人宰割。


      其次,要进行钢铁企业的购并、整合,这既可以提高我国钢铁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生产效率,也可以改变我国在铁矿石谈判中的被动地位。这种整合的步伐每延误一年,我们就将付出数十亿乃至数百亿元的损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曾呼吁,"国家应加速推进钢铁企业整合重组,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从而在价格谈判中获得更多话语权。"


      我国需要继续严格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淘汰落后产能。我国宏观调控目标为:在"十一五"期间,钢铁产能控制在4亿吨左右,淘汰1亿吨落后炼铁生产能力、550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改善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局面,提高产业集中度。倘若这一调控政策得到认真落实,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就会大大降低,就能逐渐改变在国际铁矿石谈判中的被动地位。


      而此次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无疑为下一次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增加了一个重量级砝码。
  • 点击下载

  •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