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中国钢业结构性转变的压力与机会

作者: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    
时间:2009-12-23 10:00:50 [收藏]

    中国经济的发展拉动了对钢铁产品的市场需求,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伴随着中国由新兴市场向工业化经济的过渡,高基础建设投资水平造就了中国钢铁产量的快速增长,也推动着中国钢铁业进行结构性转变。自2000 年以来中国钢铁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达20%,远高于全球5.7%的水平。
    驱动力与商业周期
    中国钢铁需求的主要驱动力――固定资产投资不会发生重大改变,主要原因是城市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界博览会以及一些地区重新建设的需求旺盛。中国钢铁产品消费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三大行业的发展:建筑、机械制造和汽车业,其中尤以建筑业为主。由于全球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以出口为主的制造业也将刺激对钢铁产品的需求。
    中国的钢铁制造业与国内的商业周期密切相关。钢铁产能的增长来自于扩张产能的资本支出,而市场需求的增长同样会刺激公司提高产能的愿望。即使市场需求逐渐萎缩,中国钢铁生产规模还将增长,因为钢铁行业新增产能将在2006年之后持续发挥作用。
    监管与产业集中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历史上一直是钢铁行业的监管机构。近期发改委发布的政策公告表明发改委将逐步将其监管职能移交至某些国家部委,包括商务部、国土资源部、水力资源部和国家环保总局等。
    中国政府一直鼓励钢铁公司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增值整合,同时也通过实施更严格的技术、能源消耗、安全和环境标准来抑制对产业的过度投资。中国政府特别强调结构重组和技术更新对钢铁企业合理化建设的重要性。
    2005年7月中国发布了《钢铁行业发展政策》,对市场准入要求、行业核心技术的革新以及取消出口产品增值税退税等方面问题做了规定。这些政策的目标是避免投资过热,并取消一些不必要的小型项目,将对降低钢铁行业的过度分散起到积极作用。大型钢铁企业在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方面的优势将得到加强。
    成本上升 竞争加剧
    笔者认为,相对稳定的利润率和强大的现金生成能力是中国钢铁上市企业相对于国际同业者的实力所在,但是产能的过度扩张将有可能提高其财务负债水平,并损害利润率。在可预测的时间内,中国钢铁企业控制成本的能力尚待观察,特别是面临铁矿石价格和焦炭费用的大幅上升,以及激烈竞争导致的盈利水平下降的巨大挑战。
    惠誉预测2006财年中国GDP 增长将由2005财年的9.9%下降<BR>至8.8%,加上中国政府实施的紧缩性经济政策,中国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将会下降。可能的供需不平衡将引发产能过剩的忧虑,供大于求及产品过剩将加剧产品竞争,并引发价格战。
    整合亟待深入
    尽管市场非常繁荣,中国钢铁业仍以低产业集中度和非专业化为特征,这导致了重复建设、效率低下以及产能过剩等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对钢铁产品需求增长减弱使中国钢铁业面临盈利压力,同时为中国的钢铁业提供了整合的动力。
    中国的钢铁产品价格在2005年4月达到顶峰后持续大幅回落。笔者认为,整合对于提高中国钢铁业的产能利用率和效率来说非常重要,合并和收购活动将以四大钢铁集团为中心,即以上海为中心的宝钢、北京为中心的首钢、中部地区湖北省的武钢和东北辽宁省的鞍钢。这四大钢铁企业均受益于丰富的原材料供应,便利的交通运输及有力的政府支持。
    政府为抑制经济过热而采取的宏观政策将对中国的经济前景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政府已经对钢铁产业实施限制性投资政策,对商用土地出售也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控制政策。这些措施加强了对整个行业的合理化控制,强调了技术革新,而不是简单地扼制行业的有机扩张,有助于解决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并提高未来中国钢铁企业相对于国际同行业公司的竞争力。
  • 点击下载

  •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