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钢铁强企“第一梯队”添新丁

作者: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    
时间:2009-12-23 10:00:45 [收藏]

    12月21日22时56分,随着调度长一声令下,山东莱芜钢铁厂1号120吨转炉开始摇炉―――炉体慢慢摇动,缓缓倾斜,瞬时,火红的钢水从炉内奔流而出,倒入“中间包”。


    至此,莱钢跨上了1000万吨钢台阶,比去年增钢350万吨,成为山东省第一个钢产量达到千万吨的钢铁企业,位列全国第六,一举跻身于全国钢铁强企“第一梯队”。


    莱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姜开文却对此表示,莱钢要冷静面对新形势,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力度,实现技术、工艺、产品的全面优化升级,在和谐共生中创造更大贡献。从“路窄车多”到冲出重围


    莱钢本是一个三线企业,从1970年始建到2000年实现200万吨钢产量,用了30年。


    进入新世纪后,莱钢决策者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系统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前景,制定了“适度发展钢铁主业、尽快把莱钢做强做大”的发展战略,仅用五年时间,使莱钢从年产200万吨钢迅速膨胀到1000万吨钢,由“地方诸侯”一跃跨入“国家队”行列。


    销售收入由60亿元猛增到370亿元,比“十五”初期增长了六倍;年实现利税由5亿元猛增到32亿元,实现利润由2亿元猛增到16亿元,比“十五”初期翻了三番―――莱钢快速跨越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高效推进,以快制胜。


    近几年,莱钢每一个重点项目都做到了一年半内完工达产,其建设速度和达产速度之快创造了中国冶金史上一系列新纪录。莱钢集团总经理李名岷形容说:过去莱钢在“路窄车多”中与众多对手角力,现在,莱钢冲出重围走在了前头,占据了市场博弈的有利位置。


    快速发展为实施结构战略性调整赢得了宝贵时间―――莱钢同时进行了大幅度的工艺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了升级换代和系列配套,由过去附加值较低的产品结构发展为系列产品“全面开花”。不与民争地、争水、争利


    莱钢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倾心为“三农”,以一已之力带起了四条产业链。


    不与民争地是莱钢的第一个做法,国家批准建设大型H型钢项目后,为避免占用耕地,该项目选址在一座山侧,这一选择,比平地建厂多开挖土石2300万立方米,多花了7亿元,但为农民节省出了1800亩土地。


    不与农民争水是莱钢的第二个做法。企业掏钱、农民植树,修坝、绿化、涵养水源,莱钢先后投资8400万元进行小流域治理,投资1.7亿元实施用水工艺全程改造。2004年水循环利用率提高到96.77%。通过多项措施并举,莱钢一年节水1088万立方米,相当于10个济南大明湖。


    不与民争利是莱钢的第三个做法。莱钢对周边相关产业的带动、对发展区域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巨大。钢城区910个招商引资项目中80%因莱钢而来。


    截至2004年底,莱芜市在钢铁产业链上的从业人员达10万人,为这个产业链服务的人员则多达30余万,莱钢直接安置农民工就业达3000多人。今年,莱钢集团所在的钢城区地方财政收入首超2亿元,同比增长118.5%,增幅高居山东省县市区首位。莱芜市委书记李玉妹一言道出莱钢对地方经济的巨大作用:莱芜人的饭碗中,有60%是莱钢的贡献。明确淘汰落后时间表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莱钢主动加大淘汰落后力度,明确了时间表,在明年3月底前将全部淘汰小电炉、小高炉,共淘汰产能100万吨钢。


    过去,莱钢由于工序之间不匹配,轧材工序潜能得不到有效释放,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


    自2001年起,莱钢制定实施了《炼铁系统赶超全国一流水平优化大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工程方案》等重大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资源。


    莱钢工艺结构实现了合理匹配,轧机产能不断释放―――中小型和H型钢两条生产线实现了重大突破,轧机作业率从50%提高到80%以上;主体设备实现大型化,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大型H型钢生产线已于9月29日建成投产,标志着莱钢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全的H型钢生产基地;新上的高炉融合了十几项当今世界冶金前沿技术,是山东省最大、国内技术最先进的高炉。

  • 点击下载

  •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