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工人变身工厂工人,现场不再尘土飞扬,不再有大机器刺耳的轰鸣,造房子就像是搭积木一样,将一层一层、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垒起来……这样的场景在住宅产业化施工中得以实现。
工业化施工可以实现资源节约和资源重复利用,大幅度减少建筑垃圾和建筑污水排放,降低建筑噪音,减少有害气体及粉尘的排放,较传统建筑模式优势明显。北京住总第三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负责的北京回龙观金域国际工程中,采用了这种施工方式。实践证明,它能有效地缩短施工总工期,加快进度,实现高效节能、低碳环保。
施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该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其中2号楼为全装配工业化试点工程,总高80米,包括预制内墙、外墙、顶板、楼梯、阳台。其余栋号顶板为叠合楼板,楼梯为预制楼梯。
“在传统思路中,盖房子总是先做土建,再装设备,最后装修。而住宅产业化则颠覆了这一思路。” 项目经理张海松告诉记者。“实施住宅产业化,楼梯、墙体、外墙面砖、窗框、卫生间等都可能成为标准批量化产品,然后在现场进行拼装,就跟造汽车一样”。住宅产业化包括生产的连续性、生产过程的集成化、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化、生产的机械化、技术生产科研一体化。按照专家所言,住宅产业化具有“资金和技术的高度集中、大规模生产、社会化供应”3个特征。
项目部对工程实施做了详细策划,做到先想后做。“前期的布置非常重要。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小到构件怎么吊装、使用什么扳手。”张海松强调,“产业化施工是精确度的较量。预制、外墙、内墙、楼板、楼梯,每个节点都马虎不得。以往施工有些小的工序可以下一个工序纠偏,而这个工程需要一个工序全部完成好,再进行下一步,挑战无处不在。”
预制——节能环保优势明显
记者看到,与其他工地不同,现场没有多余的材料,只有整齐码放的预制构件和与工业化配套的集成爬架,工地简洁、整齐美观。住宅产业化,是对传统建筑生产方式的一次“颠覆”,也是在商品住宅建造方式上的一次革命性尝试。从预制装配式产业化住宅楼的发展前景来看,住宅工业化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与现浇混凝土相比,工厂化生产的混凝土预制件有诸多优势:对于建筑工人来说,工厂中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比复杂的工地作业安全系数更高。建筑构件的质量和工艺通过机械化生产能得到更好的控制。
工程的实践表明,与传统现场制模相比,工厂里的模具可以重复循环使用,综合成本更低;机械化生产对人工的需求更少,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升高,规模化生产的预制件成本优势会愈加明显。采用预制件的建筑工地现场作业量明显减少,粉尘污染、噪音污染显著降低。
根据国内外经验,住宅产业化一般可节水60%、节材20%、节能65%以上,缩短施工周期2/3以上,增加实际建筑面积8%。
研发——聚焦装配式相关技术
在不断的优化设计中,项目部积极研究有关技术,制定了研究的方向。超高层全装配式工业化技术——通过工程的应用,从构件深化设计周期、叠合板及现浇节点企口防漏浆措施、结构质量控制、塔吊外梯附墙件预留预埋设计、塔吊吊次统计、工人用工统计、成本投入对比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总结。
铝合金模板技术研究,通过工程的应用,从节省用工、结构质量控制、墙顶一起支模时间、结构预留预埋设计、脱模工艺、企口工艺、搬运方式、成本投入对比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总结。
日式管理施工技术,对工程计划晨会晚会的组织与执行、日式安全管理效果、网络工期计划编制与执行、穿插施工的用工及工期提效效果、质量提升效果、止水措施、成本投入对比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总结,希望能为其他项目推广使用提供借鉴。
“十二五”期间我国建筑业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能耗要下降10%,要完成这一目标,建筑业企业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谈及当初为何决定接手工业化住宅工程,项目部表示,源于公司领导的审时度势。当前建筑工地尘起沙漫、建筑垃圾遍布,已成为城市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政府已多次强调绿色施工的重要性,但因传统施工的天然缺陷和管理缺失,效果并不显著。他们认识到,建筑工业化是实现绿色施工的有效手段,其标准化生产带来的高效、清洁,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推动建筑业由现场作业向工业化生产转变是重点。以标准化建筑构配件产品为核心,推广住宅产业化,将促使建筑产业不断优化升级,迈向新的进程。
本报记者 任佳 通讯员 袁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