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化中心大剧院工程现场,在橙色的支撑架、灰色的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屋架衬托下,头戴蓝色或黄色安全帽的施工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在工作人员用气焊将最后一个临时支撑架的最后10个毫米切去后,支撑架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屋盖顺利实现了分离,随着支撑架上两个千斤顶缓缓地落下,耗时约1个月的卸荷工作成功完成,大剧院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屋盖告别了200个临时支撑架,稳稳地“坐”到了18个核心筒支座上,这也标志着大剧院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屋盖工程进入装修使用阶段,与之相关的后续工程将全面铺开。
尽管过程看来似乎波澜不惊,却包含了严密的技术分析和参建人员辛勤的汗水。记者了解到,此次文化中心大剧院工程的卸荷,从规模或是技术难度上而言,仅次于曾被高度关注的2006年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在项目现场,天津三建公司副总工程师谢国杰告诉记者,这是本市首个采取卸荷方式的大型重点工程,同时也是工程施工技术上的一次创新和突破。
钢屋盖卸荷是文化中心工程的难点之一,必须把原由200个支撑架承载的12000吨重的钢屋盖,全部重量均衡地转移到18个核心筒支座上。“如果其重量不能均衡地转移,将产生较大不平衡的反作用力,使支座受拉、支撑架失稳,甚至造成结构的破坏。”谢国杰告诉记者,专家组进行认真研究,并经过计算机的模拟计算,采取了分区卸荷的方式。根据结构特点,在核心筒内区域、核心筒之间区域及外围悬挑区域,共划分了42个卸荷区。
记者了解到,在具体卸荷过程中,每次卸荷的量级精确到了毫米级。“对每个卸荷区,我们采取多次循环微量下降的办法。认真地确认每次卸荷量级,分布控制完成卸荷总量。最小卸荷量级为5毫米,单次卸荷量级不超过15毫米。”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重点区域还采取多区联动的模式,顺利实现了上万吨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屋面盖支撑的平稳转移。根据专家组现场监控、比较分析的上千个相关的数据,所有数据均符合设计要求,达到了设计的最优状态。
谢国杰介绍说,“之所以难度系数大,是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屋盖工程的特点所决定的。其中尤其关键的是,钢屋盖总重达到了12000吨,容不得半点疏忽;另一方面,双层悬挂的特殊设计,让施工难度大为增加。”他解释说,双层悬挂是指屋架下设两层钢悬挂,这一设计使得悬挂区域下部看不到任何梁柱,空间使用更为方便,但同时要求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屋盖负载这些区域的重量。据介绍,悬挂下使用面积近万平方米,将建三处空中花园,为市民提供一个别样的休闲去处。
相关链接
大剧院工程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屋盖工程,投影面积3.06万平方米,采用钢桁架整体屋盖,设计采用双向正交结构,由28榀横向桁架和50榀径向桁架组成。南北向全长235.2米,东西向宽159米,工程西侧入口处桁架悬挑长度33.6米,钢屋架最大跨度66.7米。屋盖总重量达12000吨,其中单榀桁架最重达380吨。(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