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号”海上施工船在大沽河施工。
胶州湾大桥可以抵抗13级台风和6级地震,其设计奥秘在哪里?那就是科技!“胶州湾大桥在国内外桥梁史上科技含量罕见。”有国内学者这么评说。大桥在建设之初,采用了GPS三维定位系统进行勘测;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旋挖钻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旋挖钻机,并开发了水下无封底混凝土套箱关键技术,成功破解了诸多建造难题。
合金钻头钻地,弃浆弃渣定点排放
大桥建设之初,曾几次进行海底勘测,发现大桥经过的海底岩石几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常见岩石种类。为此,跨海大桥采用了GPS三维定位系统,将高精度卫星定位技术应用到定位中。GPS系统一天24小时连续不间断在海上运行,事后所得数据分析,每一个桥墩的实际位置和测量位置误差最大不过毫米级,真正做到了“天衣无缝”。
谈起大桥,很多人都很好奇桥墩是怎么打的。曾参与大桥下部建设的孙师傅说,在海面上建好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平台后,在一个平台可以打下8根桥桩,每4根桥桩组成一个桥墩。打桥桩前先要海底钻孔,因为地质不同,钻头也不同,普通泥土层就用大型钻头,而遇到海底岩石层,就用高强度合金钢钻头。
由于胶州湾大桥是我国北方寒冷海域第一座特大型桥梁集群工程,也是全世界迄今海上最大规模的钻孔灌注桩群,项目全部使用国内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大桥建设工程中引进的旋挖钻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旋挖钻机,试钻口径达2.5米。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设置围堵、导流设施防止钻孔泥浆流入海中,所有弃浆、弃渣均利用泥浆船运输到指定地点排放,保证胶州湾的水质不受到污染。
两个“大力士”,举起上千吨重箱梁
记者从跨海大桥建设指挥部了解到,大桥共需钢材45万吨,相当于一个年钢产量过千万吨的特大型钢企一个多月的钢产量;共需混凝土230万方。
其中桥梁分为钢箱梁、现浇箱梁和预制箱梁,不管是钢的还是混凝土的,这些箱梁都非常重,大沽河航道桥箱梁为扁平流线型钢箱梁,梁宽47米,总重2.1万吨,共24个大节段,其中最大节段重1020吨,这些箱梁是怎么弄到桥墩上去的呢?那就是“天一号”和它的同伴“奋进号”的功劳了。
据介绍,“天一号”海上施工船号称亚洲第一的自航式专业运架梁起吊船,自2008年7月1日进入胶州湾,开始在青岛海湾大桥进行预制箱梁吊装,共在大桥服务694天,架设单片重约2050吨的60米箱梁154片。
新型混凝土套箱,成为关键技术
据悉,胶州湾大桥各类承台总计1258个,为满足胶州湾景观要求,承台均被设置在浪溅区和水位变化区。由于胶州湾属于冰冻海域,且海水含盐度高,腐蚀性强,这些区域承台施工环境恶劣。另外,由于新、旧混凝土变形不协调引起的承台混凝土套箱开裂问题,在国内已建设的跨海大桥中始终未能得到解决。
针对上述问题,山东高速青岛公路有限公司开发了水下无封底混凝土套箱关键技术,成功破解了海上水下承台施工、防腐蚀、防撞击等诸多难题。其中弹性应力吸收层预防套箱开裂技术,成功解决了混凝土套箱开裂老大难问题。
据悉,该项成果己在山东高速青岛海湾大桥6个合同段承台施工中获成功应用,节省了1.6亿元的建设投资;其核心技术已应用到港珠澳大桥设计中。(潍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