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司的规划,到2015年,防城港基地的钢材深加工能力将达到40万-45万吨,占一冶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产能的70%-75%的份额。”8月17日,中一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一重工)办公室主任安进川告诉记者。
中一重工由中国第一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一冶)和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部湾港务集团)共同出资组建,注册资本金2亿元人民币,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项目设计年钢材深加工能力30万吨,并于2008年12月正式动工,目前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加工制造企业。
“我们是去年年底才开始投入生产,上半年完成2万吨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但还是远远不能完成我们的订单要求。”安进川解释,中一重工一期产能为12万吨,将于明年底、后年初得到完全释放。
一冶隶属于世界500强的中冶集团,2008年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产量占全国的1/5。
安进川坦言,一冶在防城港建设基地,有立足大西南的综合考量,既有看高广西北部湾建设的前景,也有为武钢千万吨级钢铁基地配套的考虑,“武钢防城港基地的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工程大部分将由我们承建”,同时武钢生产的钢材精品又可成为中一重工的上游原料。
“未来这个基地还是想立足于港口物流,产业相当一部分要往外走。”安进川说,面向东南亚是该基地的另一战略定位,2007年、2008年,一冶钢构武汉基地国外产品就做了接近11万吨,涉及有7个国家,“现在新基地放在防城港这儿,另一个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便于出口”。
根据一冶钢构的“十二五”规划,其未来将主攻三大主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设计、制造、安装及相关服务业务,产值将占总收入的85%;以冷轧带钢以及其他钢材深加工产品为主的钢材加工业务,将占总收入12.5%,产值达到5亿元;以汽车零部件以及精冲机械产品为主的加工业务,目标为产值过亿元。
中冶集团党委常委黄丹对于一冶防城港钢构基地予以高度评价。“不仅是一冶加快主业转移、转变基地生产方式的具体体现,也是适应国家建设防城港钢铁基地和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需要。”黄丹说,建设该基地将为一冶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打下坚实基础,也将推动中冶集团基础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