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重组在反思中寻求突破

作者: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    
时间:2009-12-23 10:06:08 [收藏]


    自去年以来,我国钢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进入了一个高峰期,仅去年一年,山东、河北、广东、广西四大钢铁集团先后成立,涉及的粗钢产量规模接近1.2亿吨。正如时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的鞍钢总经理张晓刚在2008年两会期间所指出的,钢铁大整合的时代已经到来。

    然而,进入2009年,随着危机的到来,原本被认为应该在危机中加速的兼并重组,却似乎并未迎来应有的进程。除了宝钢入主宁波钢铁外,危机中各钢铁企业依靠兼并重组提高集中度的实际动作和成果都显得有些乏善可陈。

    那么,到底危机是否更有利于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当前阻碍跨区域、跨所有制重组的“暗流”何在?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与来京出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三届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的钢铁行业的企业家们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加速?减速?兼并重组效果显现需要时间

    实际上,在企业家们的眼中,当前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并未减速,只是效果的显现需要时间。张晓刚就明确地表示:“其实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想、都在做,只是效果并非很快能体现出来,这需要一个过程。”

    兼并重组的效果为什么不能马上体现出来?

    综合来看,首先是真正有利于兼并重组的市场环境并未形成。张晓刚的看法很直接:“兼并重组最好的时机,就是产能过剩实际危害到行业的发展。这次市场不好的时间太短,国家拉动经济的政策效果很快显现,没有对企业造成实质性伤害。现在来看,钢铁企业仍然不错,所以(兼并重组)做起来比较困难。”

    沙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更是直言:“按说在这次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应该有10%的企业破产,但是国家要考虑保稳定、保就业的问题,很多本应破产的企业都没有破产。所以,应该在破产过程中进行的兼并重组自然受到影响。”

    其次是企业兼并重组的思路正在发生转变。安钢董事长、总经理王子亮说:“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企业对靠市场调节的方式认识得更深刻。由市场去调节应该说是最有利于企业去兼并重组的,各个企业都在进行反思。”

    确实,金融危机强迫企业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加贴近市场。南钢董事长杨思明强调的是自愿性:“我们现在也在积极寻求重组,也有一些企业找我们进行重组,这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作为宁波钢铁曾经的股东之一,他举例说:“比如宁波进入宝钢,就带有一定的自愿性。这样是有好处的。”济源钢铁董事长李玉田坦言自己正在寻找出路:“这几年,我们不断与国内外大企业在谈,企业本身对于控股也不排斥。2008年谈得火热,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对方现在不谈了,估计是在重新定位发展思路。大国企原来有一个规模第一的思想,现在可能也在反思,究竟是做大还是做强。”

    最后是国家层面鼓励兼并重组的措施尚未到位。企业家们对工信部正在制定的《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条例》都有着一定的期待。王子亮直言:“近两个月内工信部可能会出台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一些规定,到那个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跨区域、跨所有制的重组。”

    与此同时,企业家们也对兼并重组中涉及的淘汰落后等问题的相关政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攀钢董事长樊政炜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兼并重组的政策来引导,鼓励就要有鼓励的措施,让双方能够得到相应的好处。比如人员安置、产能淘汰怎样进行。”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王义芳则表示:“政策的落实是很难的,比如涉及人员安置、银行债务等问题。上次在工信部开会的时候,我们也建议,淘汰落后的退出机制要到位。”

    省内?跨区域?要看是否有利于竞争力提升

    应该说,2008年钢铁行业的重组,有着明显的区域特色。山东、河北两大钢铁集团从名称上看就有着明显的省内重组的痕迹。今年以来,在部分省份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也提出要成立以整合省内钢铁企业为目的的钢铁集团。这种趋势的背后体现出了政府的驱动力正在最大化地发挥着作用。

    作为省内重组的典型,河北钢铁集团的成功有目共睹。用王义芳自己的话说就是:“目前已经没有大的困难要克服。人员上已经理顺,而且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家对集团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而山东钢铁集团董事长邹仲琛则透露:“把济钢、莱钢的人事管理权收归山钢集团党委,使山钢的整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今年下半年,山钢要完成对财务、采购、销售、规划、资源等业务的整合。”

    河北和山东的整合做得好,是否就值得在全国推广?对此,樊政炜认为,这个问题需要因地区而异。“现在的趋势来看,河北、山东带了个头,全国都想这样干,这个趋势不一定好。河北、山东对了,不见得其他地方就对。”

    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企业家们的看法很一致。联合重组兼并模式没有固定的,不能说省内重组就是不好,也不能说跨区域就是对的。各种形式可以也应该并存,但是这中间一定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张晓刚不愿去评价各省的重组,他表示:“这需要历史去证明。”张晓刚认为,当前中国钢铁行业处在集中度提高的历史阶段,但是如果仅仅把产能增加作为企业兼并重组的主要目标的话,那是一定要吃亏的。“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仅仅是产量高,给股东的回报要在很高的位置上。我们的企业应该这样去追求,我们的媒体应该这样去评价,我们的行业应该这样去看待这个问题。”

    从更深层次上去理解,企业家们的这个评价标准实际上隐含了他们对于地方政府驱动重组的出发点的担忧。这一点,杨思明给予了明确的表示:“以省为单位的重组,我认为确实会阻碍跨地区的重组。有的地方,重组之后可以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这个重组就是好的。如果只是从省内的角度出发,一定要搞出个几千万吨的企业,这不一定有好处。跟省外的某个大企业重组,效果可能更好。”

    樊政炜则把这种不考虑提升竞争力的兼并重组称为“把叫花子组在一起就叫乞丐帮”。“这样重组之后也没有优势。所以,政府应该既鼓励重组,又不要搞拉郎配。”他说。

    国有?民营?跨所有制重组要考虑社会效应

    近一段时间以来,包括山钢集团试图重组日照钢铁,宝钢入主宁波钢铁,以及近期发生的“通钢事件”,使钢铁行业的跨所有制重组引来业内外的关注。

    樊政炜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表示:“国有和民营企业的存在都是合理的,他们之间互相持股也是很正常的。在目前这个阶段有些人可能认为,国有去拿民营就是理所当然的,民营去拿国有就不正常,但我认为,这不应该作为一个判断的标准。”

    作为民营钢铁企业的“领军”人物,杨思明也表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并不是对立的。比如一家国有企业,很多条件都很好,只是政府认为他国有的机制比较老化,希望民营企业进来改变这种现象,我认为这也是很好的。”

    然而,虽然国有和民营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但他们在历史背景、企业价值、经营理念等方面的截然不同,使跨所有制的重组仍然困难重重。

    樊政炜告诉记者:“兼并重组就是一场革命,是思想上、观念上、生产力上、生产关系上、文化上的一场大革命。去兼并人家要换位思考的,要有这样一个原则,就是让对方能够接受,最重要的就是劳动关系的调整。”

    河北钢铁集团在整合后担负着整合河北省钢铁行业的重任,这其中也包括对民营企业的整合。因此,王义芳对这些困难考虑得也很充分。“由于所有制的问题,对于民营企业的整合并不容易。如果说单纯的去购买,很多资产买来就只能淘汰掉。就算决定去买,企业之间还要讨价还价,民营企业的要价都非常高。”

    李玉田的观点代表了一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想法。“相对民企整合国企,国企整合民企可能会好一些。我们也有被收购的思想准备。但是民营企业也有顾虑。我们不相信一些国企的责任心,不相信一些国企的管理水平。”

    实际上,在当前国家保稳定的背景下,跨所有制重组中的社会效应问题有必要被提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上。

    对此,樊政炜表示:“一个企业,他的矛盾往往就是社会矛盾的体现,只不过在某些地方表现得失衡或者激烈一点,就出问题了。你承诺过的东西一定要小心翼翼地兑现,你要去兼并别人就要对他们负责任。”

    南钢在改制后就是一家多种所有制相结合的企业,所以,杨思明很关注这个问题。“重组要考虑到社会效应,考虑职工的利益,考虑社会的稳定,这个是很重要的。我们提出来,这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嫁接,就是要保持国有企业中好的东西,引进民营企业中先进的东西,把两个优势加起来,这个企业就会更好。”他说。(资料来源:中国冶金报)
    下载附件:
  • 点击下载

  •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

文章标题
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分会官方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