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和环境友好可以一举双得

作者: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    
时间:2009-12-23 10:03:10 [收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谢扬
      
    在日前召开的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谢扬在大会报告中提出:城乡统筹和环境友好可以一举双得。

      全面深刻理解城乡统筹和环境友好

      最终要想保住18亿亩耕地,必须停止耕地的征用制度。农村非耕地可以通过某种途径进入市场。

      怎么理解城乡统筹、环境友好?谢扬分析说,“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明确指出,我国总体上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以工促农,实质就是要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财政支农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以城带乡,实质就是妥善处理城乡关系,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为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农民进得来、留得住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

      他指出,近年来,中央在城乡统筹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加强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如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增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补贴、进一步加大对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转移支付;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

      “我国从今年开始实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近期也通过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我想这都是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基本方针。”谢扬说。

      关于这两者关系,谢扬的看法是:

      首先,关于耕地。最终要想保住18亿亩耕地,必须停止耕地的征用制度。“我判断将在5年~10年时间内(“十二五”规划末或者“十三五”规划中期),当中国城市化人口达到50%~55%%的时候,中国城镇化将由第一次进入第二次。所谓分一次、二次,就是由外延式发展转为内涵式发展。标志着为我们停止征用耕地提供了机遇。”谢扬说。

      其次,非农建设用地及其规划也可理解为就是城乡规划。如果除去耕地,也就剩下国家如何征用集体非农建设用地问题。问题是我们的现行法规没有这方面的补偿。也就是说一切是按照耕地进行补偿(土地补偿、安置补偿和青苗及地上物补偿)。没有什么非耕地补偿的国家规定。如果停止耕地征用,那么农村非农建设用地如何征用?如何规划?将成为极大的问题。因为,按照目前宪法,只有征用才能成为国有土地,城市只能在国有土地上发展。

      对此,谢扬分析说:“如果我们修改宪法,不强调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也就是农村集体土地也可以发展城市,农村非耕地可以通过某种途径进入市场的话。当然,发展城市的集体土地不包括耕地。那么城乡统筹和环境友好是否就可以实现上面所说的一举双得呢?”

      城乡统筹与环境友好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应在未来十年在着力推进都市圈、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发展中,将农民工集中区域作为城乡统筹的重点区域

      谢扬认为,在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除了上述中央已经重点投入方面以外,应在未来十年在着力推进都市圈、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发展中(比如东部发达地区、中部武汉都市圈、郑州―洛阳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西部西安、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地区、桂东南地区等),将农民工集中区域作为城乡统筹的重点区域。

      “实际上城乡统筹是一个内涵宽泛的概念,不仅仅指财政方面,而是指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方面如何做到城乡统筹。”谢扬说。他分析指出,十六大报告提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二元的经济结构意味着城乡是分割发展的,对农村的发展来说特别不利。而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如果不能首先在观念上打破城乡分割的观念,进而逐步在体制和政策上体现城乡统筹工作的话,要真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很困难的。所以,城乡统筹的概念,实际上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两大方面。如十六大报告当中提出来的那样,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都要实现城乡统筹。财税制度以及向农村的转移支付,只是城乡统筹概念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今在十七大报告中又增加了生态文明的新概念。

      谢扬提出,城乡统筹与环境友好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城市和乡村就是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关系。处理城乡关系,就是处理自然、经济和社会三者关系。而乡村与自然的天然联系是不言而喻的。在高度城市化的西方,乡村环境、纯天然的农产品和颇受重视的农民,成为重点保护的对象。因此在“三农”基础上有“三生”即生产、生活和生态的理念,保护农业、农村和农民,就是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也就是守护自身生命的保护神。

      敬畏自然、善待自然、崇尚自然

      善待农民就是善待自然。我们经心一点,在意一点,多投入点对“三农”的感情,城乡统筹和环境友好能够一举双得。

      “在我们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环境友好,我以为意味着:敬畏自然、善待自然和崇尚自然。”谢扬说。

      他进一步分析说,所谓敬畏自然: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如地震等自然灾害。例如在中国条件下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这是天经地义的。因此,城市不能无限占地,终有一天城市必须停止占用耕地。如今,土地又有了制造生物质能源的功能,土地显得更为珍贵。如此重要资源,我们给予土地使用者,特别是实际财产的拥有者的地位始终非常卑微,又怎能让其珍惜保护呢?

      所谓善待自然,例如如何保护耕地问题,不能仅为增产粮食,而去破坏生态,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地沙化等问题出现。人定胜天是有条件的。城市根本上是人工创造的一个仿自然的一个生产、生活环境。人类是地球最高级的动物,成为地球的主宰,几乎没有人类办不到的事。有愈来愈多证据说明人类活动是地球生态恶化的元凶,如水库问题、牲畜问题、汽车尾气、海洋污染问题等等。在当今的国际政治、经济中,无一不将气候变暖问题作为各国博弈的筹码,无非是不想承担过去人类发展带来环境危害的罪责,而想更多保留本国未来发展的空间而已。在一国范围内,无非涉及城乡、区域和不同阶层的利益平衡。其实也就是,谁该为过去环境成本买单?

      近几年,各类城市的面貌改善很快,这里面农民工所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由于农民工的竞争参与,无形中大幅度降低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成本。尽管有一部分通过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到了中西部地区(这是城镇化发展作为增长发动机良性互动的必然结果),但是农民工通过跨区域的非农就业税收、低工资成本、缺乏各种城市的社会保障等福利,加上部分城市郊区农民被剥夺土地所贡献的土地增值收益等,各类城市政府和开发商、外商等从农民工身上所获得的好处,已然大大高于城镇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压力所付的成本。否则不可解释中国财政收入、金融储蓄乃至外汇储备的巨量增加,也无法断言我们进入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我们这几年陆续开始的城乡统筹的决策也就失去基础支撑。因此,谢扬认为,在上述意义的基础上,善待农民就是善待自然。

      所谓崇尚自然:如今城市规划都讲究景观设计。无非是保留天然或者仿造自然各种景观设施。大概念往往是:主题广场、园林公园及街心花园等。表现了人们崇尚自然的追求。这些无非是人类对自身的根基和来源一种顶礼膜拜的形式。因为,任何生物或者植物都离不开空气、土地和水。而布置设计这些场所,就是期望回归自然,从自然中体味人类演变中的文化,而且更多是历史文化。主题广场、园林公园及街心花园等的景观设计,必须有自然演化背景、历史文化的积淀等衬托,这些无不与“三农”有密切关系。如今的观光旅游农业、都市生态农业等概念,古村、古镇、古迹等历史文化的保护,加上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等,就是崇尚自然的表现。“在急剧变化的城镇化进程中,我们有太多需要保护的自然、文化元素!”谢扬说:“我们经心一点,在意一点。多投入点对“三农”的感情,城乡统筹和环境友好不就能够一举双得吗!”







    下载附件:
  • 点击下载

  •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

文章标题
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分会官方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