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路打开钢城生路“十五”结构调整回顾之二

作者: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    
时间:2009-12-23 10:00:50 [收藏]

    柳钢人从1958年建厂到2000年用了40余年的时间,才形成年综合产钢100万吨的能力,年销售收入只有23.5亿元。而从2001年到2005年底仅用短短的5年时间,就实现了年综合产钢能力增加5倍,年销售收入增加6倍,为“十五”画上了一个非常圆满的句号。
    “九五”期间,在当时国家产业政策影响下,决策层给柳钢的定位是保持有效益的年产100万吨钢材发展规模。很多人想不通:死守100万吨,每吨钢材2500元,年销售收入只能是25亿元,2万人产25亿元,哪来的效益?而就在这时,全国各地一个个同起步、同规模的兄弟厂却天天向上,块头都在茁壮成长。不少人震惊了:长此以往,柳钢面临的不是挨洗牌、被淘汰吗?
    2000年底,柳钢人进行了一场
    “面对新形势,柳钢怎么干”的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着力找准影响和制约企业加快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破除传统的思维定势。面对新的形势,柳钢首先数次请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和钢铁专家以及自治区领导一起来深入探讨国内外市场形势,征询加快柳钢发展的良方良策;其次组织考察组到全国著名钢铁规划设计院与同行业调研,最后通过大讨论形成了共识:企业要发展必须抓住机遇,坚定不移地以现代信息技术和钢铁工业技术相结合,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产品结构优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当时,柳钢新领导班子对市场、区域、形势的分析是这样的:
    ――我国是一个钢铁大国,却不是钢铁强国。虽然1996年我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但人均钢材的消费最高年份也只有240公斤,人均钢的消费量不论与发达国家还是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差距就是柳钢做大做强的国内空间。
    ――若按我国每亿元GDP的钢材消费强度0.229万吨计算,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五省区的钢材消费总量应在6000万吨以上,而上述五省区年钢材总产量不足3000万吨,缺口有一半以上,这是柳钢做大做强的区域空间。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广西是西部地区而又有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作为广西惟一的钢铁联合企业,做大做强优势凸现。
    ――就国外市场而言,广西毗邻越南乃至东南亚市场圈内的数个国家,但尚无一家钢厂的生产规模大于柳钢,而这些发展中国家也正处于加快发展期,市场需求大,柳钢进入东盟市场首先具有地理优势。
    ――再有,柳钢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通过改革整顿,职工政治、技术素质与企业管理水平已全面提高。
    通过解放思想,凝聚人心,柳钢自主创新谋发展已是万事具备。
    以时任柳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集成为核心的柳钢新领导班子统一了发展战略思路:决定放弃“保持有效益的年产百万吨钢材发展规模”战略思路,实施“立足广西,手伸西南,眼盯东盟,立刻扩大生产规模,迅速扩张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战略。并提出了
    “做优做强钢铁主业,拓宽搞活非钢产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四项重点工作为主线的 “十五”战略发展思路,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适度地调整和修正后,决定到“十五”期末形成年综合生产能力600万吨的规模,成为华南地区最具有竞争力的钢铁生产基地。
    5年过去了,事实证明,600万吨年综合产钢能力的框架已经形成,这个速度已被钢铁同行们惊诧地誉为“柳钢速度”。
    大手笔导演大幕活剧
    生产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生产工具水平,在工业企业亦即设施和装备等生产资料的状况。长期落后的中国企业在当代的竞争,首先表现在技术装备等生产手段方面与国内外对手的竞争。
    “钢铁行业既是质量效益型行业,也是规模效益型行业,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认准了就得大胆地抢,大胆地干,只要不是第一个死,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还有机会生存!”这是柳钢(集团)公司总经理梁景理说的话。
    从2001年开始,新的柳钢决策层就牢牢抓住国家强化宏观调控积极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机遇,以背水一战的最大决心拉开了对企业进行一场脱胎换骨大技改的序幕。
    围绕产品结构调整和工艺技术结构调整,柳钢对炼铁及铁前系统、炼钢系统、轧钢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淘汰落后的小高炉、小烧结机、小电炉炼钢厂、复二重线材轧机、小横列式轧机、叠轧薄板轧机等生产设备,添置和运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及工艺技术,促进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优化。
    有人说“搞技改找死”?可事在人为!柳钢“十五”期年年大搞技改,且一年比一年投入多,一年比一年建设快,一年比一年效益好。在柳钢“十五”的技改大舞台上堪称好戏连台,创造了柳钢历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大规模的技改,使柳钢由落后走向了先进,现代化的生产线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和产品质量提升又降低了产出成本。据了解,至2005年,在柳钢产量翻两番多的情况下,员工人数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从2000年的20722人减少到2005年14076人,大大地提高了柳钢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从31659元/人增加到201244元/人)。人均产钢由2000年的50吨增加到2005年的324吨,人均利润由2000年的7691元/人增长到2005年的40949元/人,人均利税由2000年的19909元/人增长到2005年的89148元/人。
    下载附件:
  • 点击下载

  •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

文章标题
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分会官方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