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面临新一轮瘦身

作者: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    
时间:2009-12-23 10:00:38 [收藏]

    近三分之一的钢铁是由本该被淘汰的生产能力生产出来的。限产保价的结果是“保出”了不少落后的生产能力。产业集中度低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的最痛.
    “中国根本就不要想着成为一个钢铁的出口大国。想都不要想!”11月13日上午,在2005中国钢铁产业链战略发展与投资峰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发言时这样说。
    谈到这个问题,吴溪淳有些激动。针对产能过剩就出口的说法,他说:“中国钢铁业已经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了,多出来的产能并不可能通过出口来消化的。”<BR>&nbsp;&nbsp;&nbsp;&nbsp;从中国的情况来说,支撑这位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资源有限。而在海外,尤其是美国,钢铁业被视为夕阳工业,他们非常敏感,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随时都会挥起来的。
    国外钢铁业市场集中度非常高。比如美国和韩国,他们前4家最大公司产量占全行业产量的比率(CR4)分别是61.1%和88.3%。“人家的市场是用有效的限产保价措施来实现的,不会随便让中国的低价产品来冲击的。”一位与会的人士说。
    “我国钢材出口大约只占国际钢材贸易的2%左右,可钢材却是我国遭国外贸易保护案件最多的产品之一。”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会长陈浩然在会上介绍,从1996年起到2005年,我国五矿化工类产品遭国外贸易保护调查共180起,涉及钢铁产品的贸易保护案件共56起,占案件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他还透露,美国、欧盟、韩国等都在搜集我倾销的证据。“从目前我国钢材出口的形势看,有可能引发新一轮贸易保护调查。”顶替进口并非易事。
    对于从今年春天以来,中国钢铁市场出现的熊市,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吴溪淳的观点非常明确:“价格大跌,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产能过剩,供过于求。”<BR>&nbsp;&nbsp;&nbsp;&nbsp;他认为,支持中国钢铁业高速发展的因素之一是钢铁的净进口。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净进口几乎为零,发展钢铁业以顶替进口的因素已经不存在了,而剩下的市场需求的因素,已经由高速增长逐渐变为稳定增长,所以,“中国钢铁业已经结束了高速扩张产能的阶段,钢铁产量将由高速增长转入适度较快增长。”
    “中国钢铁市场进入了品种、质量激烈竞争的阶段。”这是吴溪淳总结出的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新阶段的几个特征之一。
    2005年中国钢铁进口量有2500万吨。这是一个不小的市场空间,不少中国企业增加产能为的就是要顶替这个市场。“人家是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市场的,争夺它靠的就只能是品种、质量和对用户的服务。并且争夺起来会非常不容易的。”吴溪淳说。
    他以日本为例来说明。去年,中国从日本进口了700多万吨钢材、800多万吨钢,而日本的出口总量是3500多万吨,对中国这样一个重要的市场,“日本肯定不会轻易放弃。”
    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进口国,它一限产,一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大量的钢铁就会涌向中国市场,所以,对中国企业来说,市场压力是巨大的。提升产业集中度
    产业集中度低是中国钢铁行业的最痛。面对熊市,中国钢铁工会协会曾提议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限产5%以救市。可是,仅有15.7%的CR4,使限产保价的措施无从落实。
    “在中国,限产保价不是方向。从前也这样做过,结果是‘保出’了不少落后的生产能力。”出席2005中国钢铁产业链战略发展与投资峰会的单尚华发言时这样说。他是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
    “我国钢铁行业是落后生产能力占比例最大的行业,产量的近三分之一是由应该被淘汰的生产能力生产出来的。”在富有激情的演讲中,单尚华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我们喊了很多年,越喊越多,原因就是有市场需求。在目前的情况下,大企业要抓住机会,通过市场机制淘汰落后,这是今后钢铁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和淘汰落后相关联的就是,中国钢铁产业要想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还需要提升产业的集中度。
    “限产保价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之一是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太低,各个企业情况差别太大,实施起来几乎不具有可操作性。”吴溪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生产线刚刚建成投产的企业,能接受限产的要求吗?在中国,宝钢生产能耗最低,限制它对谁有利?吴溪淳用几个问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总体说限产,我们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不过,某些产品则是能够实现的。他举的例子是轴承钢。
    11月初,东北特钢等六家国内主要轴承钢生产企业已经达成自律共识,承诺每月减产1.25万吨,比1~9月平均减产10%。“这个限产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全国轴承钢产量主要集中在这六家企业,他们的产量占行业内轴承钢产量的84.07%,生产的轴承钢材占全国产量的84.62%。”
    国外专家研究认为,一个国家某个行业前4家企业市场集中度若低于40%,市场就会出现过渡竞争,供求关系和价格也会随之大幅度波动。“我国前14家钢铁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产量的42%,”河北省冶金工业协会副会长宋继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钢铁市场不具备主动调节供需的能力,而制止和防止钢材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产业集中度的高低已经成为关键。”钢铁大省河北的动作。
    钢铁大省河北的情况,几乎就是中国钢铁业的缩影。
    河北是个钢铁生产大省,但却以钢铁企业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及产品附加值低“闻名”全国。2004年,河北省钢产量平均每家钢铁企业仅43万吨,年总产量接近5700万吨钢的大省却没有一家钢铁企业产量超过1000万吨。其中,年产量在600万吨以上的仅有唐钢、邯钢两家,50万吨以上的企业也只有40家。
    “企业的重组整合迫在眉睫。”宋继军说,河北省将组建以邯钢和唐钢为主的南北两大钢铁集团,到2010年河北钢铁企业的数量由现在的202家整合为40家左右。目前河北省已经制订了完整的计划,以引导和推动全省钢铁企业进行重组。这些计划是:
    在河北省南部,以邯钢为主,整合石钢、邢钢以及部分其他民营钢铁企业,建成南部大型钢铁集团;而北部则以唐钢为主,整合宣钢、承钢以及部分其他民营钢铁企业,建成北部大型钢铁集团。
    组建南北两大钢铁集团、实现了大中型企业的强强联合后,重点推进唐山、邯郸两个地区的钢铁企业整合。按照初步规划,唐山市到2005年底,现有的57家钢铁企业整合到30家,进而到2006年整合到20家,2007年整合到10家。邯郸市到2007年,将现有40家钢铁企业整合为4家大型企业集团。
    “今年以来,河北省的钢铁企业的整合已经开始运作。”宋继军说。据他介绍,唐钢已经分别向宣钢和承钢派去了一位董事长和总经理,工作进展快的原因在于宣钢和承钢还是由政府的国有资产100%出资,不过,“人动了,资产还没动,还要等待国家的最终批复。”
    河北已经不是第一次动手整合,尽管有国家出台钢铁产业政策的新背景,而且河北省的钢铁产业重组可以被看作鼓励重组和加强产业集中度的典范,但困难也是典型的。宋继军说,虽然成立南北两大钢铁集团的方案已经上报发改委,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把国有资产委托给谁,出资人的到位问题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下载附件:
  • 点击下载

  •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

文章标题
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分会官方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