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钢破产进入倒计时

作者: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    
时间:2009-12-23 10:00:38 [收藏]

    本报讯被誉为“西南一切工业之母”的重庆特殊钢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工业史

    上驰骋70年后,宣布即将破产。昨日,重庆市政府消息称,特钢集团破产领导小

    组已于月初正式成立。

      6月22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公告,宣布重庆特钢历史使命的终

    结。

      这份破产受理公告,被醒目地张贴在特钢管理大楼门口。公告称:根据债务

    人重庆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申请,已于2005年6月22日立案受理该厂申

    请破产一案。
    这份公告还要求,在案件审理期间,其法定代表人办理移交手续前,应负责保管

    本企业财产、账册、文书、资料和印章等,在破产程序终结前,不得擅离职守。

      7月8日,重庆市政府公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重庆特殊钢(集

    团)有限责任公司破产领导小组的通知》,领导小组于7月4日正式成立,由常务

    副市长黄奇帆任组长,市国资委、经委一把手任副组长。

      特钢一位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破产的资产清算,还无法确定破产的

    最后时间。不过,据他介绍,该厂工商银行附近的几栋大楼已经作为抵债资产被

    冻结。公司一旦宣布破产后,整个厂区地块可能由市内一资产管理公司接手,而

    特钢将搬迁到长寿区的工业园区内。目前,距离重庆特钢厂区2公里的附近地块正

    在全面开发房地产,当地基准地价(不含出让金20万元/亩)为60万元/亩。而重

    庆特钢所拥有的土地总面积有5.4平方公里,折合56700亩土地,以市价估计,这

    些土地全部转让的话将获得34亿元左右的资金。拯救特钢政策扶持,人才扶持,

    资金扶持,但扶持8年后

      谁都无法拯救特钢

      在1997年特钢出现巨额亏损之后,国家为挽救这个濒临倒闭的特大型国企,

    连续两次采取重大措施,希望重树特钢。但最终也没从“死神”手中,将特钢拉

    回来。

      最早一次,始于1997年特钢巨额亏损暴露之后。1998年3月3日,当时的冶金

    部部长刘淇亲自点将,任命原邯钢副总经理苏兆贵出任特钢总经理、邯钢副总经

    济师秦海出任党委书记。

      与此同时,重庆市加快了推进特钢与重钢集团兼并重组的步伐。2000年元月1

    0日,重钢正式兼并特钢,成立重钢集团特殊钢有限公司。重钢集团董事长唐民伟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形容此次兼并:“是一个亏损2.37亿的企业,兼并另外一

    个亏损3.59亿的企业,这是病人背死人。”实际上,当时特钢总债务达39亿,总

    资产则仅34亿,其资产负债率是134%,早该破产。

      不过,这两次的拯救行动,并没有换来特钢的兴盛,而在政策要求下的兼并

    也没有维持多久。2003年,重钢集团与特钢解除关系,特钢只由重钢集团托管。

    而由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推动的救助特钢行动,最终以重钢的退出而终结。特钢

    则再次陷入停产状况,将其设备及厂房租赁给重钢集团下属的东华特殊钢有限公

    司使用,自身则无奈地走上破产的道路。

      一个本该破产的企业,能延续6年的生命。从其发展的历程看,国家政策及资

    金的支持可以说极为罕见。实际上,在此过程中,除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两次大的

    拯救行动外,还有多次银行及地方政府的资金注入。就在邯郸钢铁领导层入驻特

    钢的同时,重庆市政府还挤出了1.4亿元资金,帮其启动生产。

      但这一切都付诸东流,企业领导层的管理、经营思路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企

    业本身庞大的人员负担,很快将这些有利因素消耗掉了。

      据介绍,由于热衷于新上项目而忽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老厂区的项目改造

    也干脆放弃了。同时,企业的管理及运行成本居高不下,财务管理混乱,使这个

    本来就负担沉重的企业雪上加霜。据悉,1997年,该公司的管理费高达1.22亿元

    ,占了销售收入的31.65%,而当时全国其他10家特钢的平均管理费不过销售收入

    的5.07%。

      一位在特钢工作了17年的老员工介绍,企业设备陈旧,而引进的设备则用不

    上。据悉,特钢当时花了2亿多元引进的一台锻轧机,只轧了3万多吨钢就报废了

    ,而从德国引进的液压剪则几乎没有用。

      内部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严重下滑,竞争力减弱。据悉,在90年代左右,特

    钢产品在周边市场的占有率达70%以上的分额,而到了1997年年底,下降到30%。

    这位老员工说:“那几年,特钢不重合同、不守信用、不按时交货,在用户中是

    出了名的。”

      这一系列问题,把一个“工业之母”迅速带入永不翻身的“地狱”,而国家

    的政策、资金显然只能治标,而并非治本。因此,我们说,一个政策救不了一个

    企业,要救就只能靠自己练“内功”,或许特钢的遭遇可以给我们很多教训。

      (记者 周尚斗)特钢兴与衰辉煌时埋下失败的伏笔

      走过沙滨路,绕过磁器口,抵达特钢大门口时,清晰入目的是那块早已斑驳

    的厂牌。牌上,那“特”字残缺不全。穿过厂门,一条大道直通厂部大楼,不时

    有载客的长安车从身边驶过。“这那能和以前相比。”在厂里干了17年的一老员

    工有些伤感:繁华时一万多人上下班,道路上车水马龙。

      管理大楼内,除了负责接待员工和清算的工作人员外,所有的办公设备全部

    搬走,空荡荡的大楼一片衰败的景象……“西南一切工业之母”正在成为过去。

      特钢始建于1934年4月1日,翻开这70年的经历,会发现它以1985年为界,分

    为明显的两个时期。在此之前,基本处于平稳阶段,到1985年底,其固定资产达2

    .8亿,固定资产净值为1.7亿。

      但从1986年到1999年的14年中,特钢的经历却跌宕起伏――从辉煌到惨淡经

    营,直至深陷泥潭。

      1993年,特钢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候,国家统计局1995年初公布的消息,特

    钢连续6年成为中国最大500家工业企业之一,排名120位,跨入国家大型一类企业

    行列。

      但特钢出现巨额亏损的转折点,恰恰就在这个鼎盛时期。据厂里一位当时曾

    经参与特钢新项目的退休干部介绍,从1992年开始,公司的管理者热衷于上新项

    目。他们计划在井口搞异地改造,项目投资28亿元,预测回收期8年。但在1996年

    后,钢材市场逆转,加上国家明确规定对各种经营性投资实行资本金制度。以至

    新区项目被批准时,特钢不仅不能兑现项目资本金,还为这个项目潜亏10多亿元



      到1997年特钢已非常困难。据悉,截止当年底,公司累计亏损15.79亿元,当

    年就亏5亿多元。而此前,特钢的1.8万职工却一直被告之企业是盈利的。到1999

    年6月,该公司已经严重资不抵债。当时,累计亏损达17亿元,另有潜亏5.5亿元

    ,实际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143%。

      此时,重庆特钢已经是一个事实上的破产企业。

    本报讯被誉为“西南一切工业之母”的重庆特殊钢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工业史

    上驰骋70年后,宣布即将破产。昨日,重庆市政府消息称,特钢集团破产领导小

    组已于月初正式成立。

      6月22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公告,宣布重庆特钢历史使命的终

    结。

      这份破产受理公告,被醒目地张贴在特钢管理大楼门口。公告称:根据债务

    人重庆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申请,已于2005年6月22日立案受理该厂申

    请破产一案。
    这份公告还要求,在案件审理期间,其法定代表人办理移交手续前,应负责保管

    本企业财产、账册、文书、资料和印章等,在破产程序终结前,不得擅离职守。

      7月8日,重庆市政府公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重庆特殊钢(集

    团)有限责任公司破产领导小组的通知》,领导小组于7月4日正式成立,由常务

    副市长黄奇帆任组长,市国资委、经委一把手任副组长。

      特钢一位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破产的资产清算,还无法确定破产的

    最后时间。不过,据他介绍,该厂工商银行附近的几栋大楼已经作为抵债资产被

    冻结。公司一旦宣布破产后,整个厂区地块可能由市内一资产管理公司接手,而

    特钢将搬迁到长寿区的工业园区内。目前,距离重庆特钢厂区2公里的附近地块正

    在全面开发房地产,当地基准地价(不含出让金20万元/亩)为60万元/亩。而重

    庆特钢所拥有的土地总面积有5.4平方公里,折合56700亩土地,以市价估计,这

    些土地全部转让的话将获得34亿元左右的资金。拯救特钢政策扶持,人才扶持,

    资金扶持,但扶持8年后

      谁都无法拯救特钢

      在1997年特钢出现巨额亏损之后,国家为挽救这个濒临倒闭的特大型国企,

    连续两次采取重大措施,希望重树特钢。但最终也没从“死神”手中,将特钢拉

    回来。

      最早一次,始于1997年特钢巨额亏损暴露之后。1998年3月3日,当时的冶金

    部部长刘淇亲自点将,任命原邯钢副总经理苏兆贵出任特钢总经理、邯钢副总经

    济师秦海出任党委书记。

      与此同时,重庆市加快了推进特钢与重钢集团兼并重组的步伐。2000年元月1

    0日,重钢正式兼并特钢,成立重钢集团特殊钢有限公司。重钢集团董事长唐民伟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形容此次兼并:“是一个亏损2.37亿的企业,兼并另外一

    个亏损3.59亿的企业,这是病人背死人。”实际上,当时特钢总债务达39亿,总

    资产则仅34亿,其资产负债率是134%,早该破产。

      不过,这两次的拯救行动,并没有换来特钢的兴盛,而在政策要求下的兼并

    也没有维持多久。2003年,重钢集团与特钢解除关系,特钢只由重钢集团托管。

    而由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推动的救助特钢行动,最终以重钢的退出而终结。特钢

    则再次陷入停产状况,将其设备及厂房租赁给重钢集团下属的东华特殊钢有限公

    司使用,自身则无奈地走上破产的道路。

      一个本该破产的企业,能延续6年的生命。从其发展的历程看,国家政策及资

    金的支持可以说极为罕见。实际上,在此过程中,除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两次大的

    拯救行动外,还有多次银行及地方政府的资金注入。就在邯郸钢铁领导层入驻特

    钢的同时,重庆市政府还挤出了1.4亿元资金,帮其启动生产。

      但这一切都付诸东流,企业领导层的管理、经营思路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企

    业本身庞大的人员负担,很快将这些有利因素消耗掉了。

      据介绍,由于热衷于新上项目而忽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老厂区的项目改造

    也干脆放弃了。同时,企业的管理及运行成本居高不下,财务管理混乱,使这个

    本来就负担沉重的企业雪上加霜。据悉,1997年,该公司的管理费高达1.22亿元

    ,占了销售收入的31.65%,而当时全国其他10家特钢的平均管理费不过销售收入

    的5.07%。

      一位在特钢工作了17年的老员工介绍,企业设备陈旧,而引进的设备则用不

    上。据悉,特钢当时花了2亿多元引进的一台锻轧机,只轧了3万多吨钢就报废了

    ,而从德国引进的液压剪则几乎没有用。

      内部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严重下滑,竞争力减弱。据悉,在90年代左右,特

    钢产品在周边市场的占有率达70%以上的分额,而到了1997年年底,下降到30%。

    这位老员工说:“那几年,特钢不重合同、不守信用、不按时交货,在用户中是

    出了名的。”

      这一系列问题,把一个“工业之母”迅速带入永不翻身的“地狱”,而国家

    的政策、资金显然只能治标,而并非治本。因此,我们说,一个政策救不了一个

    企业,要救就只能靠自己练“内功”,或许特钢的遭遇可以给我们很多教训。

      (记者 周尚斗)特钢兴与衰辉煌时埋下失败的伏笔

      走过沙滨路,绕过磁器口,抵达特钢大门口时,清晰入目的是那块早已斑驳

    的厂牌。牌上,那“特”字残缺不全。穿过厂门,一条大道直通厂部大楼,不时

    有载客的长安车从身边驶过。“这那能和以前相比。”在厂里干了17年的一老员

    工有些伤感:繁华时一万多人上下班,道路上车水马龙。

      管理大楼内,除了负责接待员工和清算的工作人员外,所有的办公设备全部

    搬走,空荡荡的大楼一片衰败的景象……“西南一切工业之母”正在成为过去。

      特钢始建于1934年4月1日,翻开这70年的经历,会发现它以1985年为界,分

    为明显的两个时期。在此之前,基本处于平稳阶段,到1985年底,其固定资产达2

    .8亿,固定资产净值为1.7亿。

      但从1986年到1999年的14年中,特钢的经历却跌宕起伏――从辉煌到惨淡经

    营,直至深陷泥潭。

      1993年,特钢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候,国家统计局1995年初公布的消息,特

    钢连续6年成为中国最大500家工业企业之一,排名120位,跨入国家大型一类企业

    行列。

      但特钢出现巨额亏损的转折点,恰恰就在这个鼎盛时期。据厂里一位当时曾

    经参与特钢新项目的退休干部介绍,从1992年开始,公司的管理者热衷于上新项

    目。他们计划在井口搞异地改造,项目投资28亿元,预测回收期8年。但在1996年

    后,钢材市场逆转,加上国家明确规定对各种经营性投资实行资本金制度。以至

    新区项目被批准时,特钢不仅不能兑现项目资本金,还为这个项目潜亏10多亿元



      到1997年特钢已非常困难。据悉,截止当年底,公司累计亏损15.79亿元,当

    年就亏5亿多元。而此前,特钢的1.8万职工却一直被告之企业是盈利的。到1999

    年6月,该公司已经严重资不抵债。当时,累计亏损达17亿元,另有潜亏5.5亿元

    ,实际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143%。

      此时,重庆特钢已经是一个事实上的破产企业。

    本报讯被誉为“西南一切工业之母”的重庆特殊钢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工业史

    上驰骋70年后,宣布即将破产。昨日,重庆市政府消息称,特钢集团破产领导小

    组已于月初正式成立。

      6月22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公告,宣布重庆特钢历史使命的终

    结。

      这份破产受理公告,被醒目地张贴在特钢管理大楼门口。公告称:根据债务

    人重庆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申请,已于2005年6月22日立案受理该厂申

    请破产一案。
    这份公告还要求,在案件审理期间,其法定代表人办理移交手续前,应负责保管

    本企业财产、账册、文书、资料和印章等,在破产程序终结前,不得擅离职守。

      7月8日,重庆市政府公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重庆特殊钢(集

    团)有限责任公司破产领导小组的通知》,领导小组于7月4日正式成立,由常务

    副市长黄奇帆任组长,市国资委、经委一把手任副组长。

      特钢一位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破产的资产清算,还无法确定破产的

    最后时间。不过,据他介绍,该厂工商银行附近的几栋大楼已经作为抵债资产被

    冻结。公司一旦宣布破产后,整个厂区地块可能由市内一资产管理公司接手,而

    特钢将搬迁到长寿区的工业园区内。目前,距离重庆特钢厂区2公里的附近地块正

    在全面开发房地产,当地基准地价(不含出让金20万元/亩)为60万元/亩。而重

    庆特钢所拥有的土地总面积有5.4平方公里,折合56700亩土地,以市价估计,这

    些土地全部转让的话将获得34亿元左右的资金。拯救特钢政策扶持,人才扶持,

    资金扶持,但扶持8年后

      谁都无法拯救特钢

      在1997年特钢出现巨额亏损之后,国家为挽救这个濒临倒闭的特大型国企,

    连续两次采取重大措施,希望重树特钢。但最终也没从“死神”手中,将特钢拉

    回来。

      最早一次,始于1997年特钢巨额亏损暴露之后。1998年3月3日,当时的冶金

    部部长刘淇亲自点将,任命原邯钢副总经理苏兆贵出任特钢总经理、邯钢副总经

    济师秦海出任党委书记。

      与此同时,重庆市加快了推进特钢与重钢集团兼并重组的步伐。2000年元月1

    0日,重钢正式兼并特钢,成立重钢集团特殊钢有限公司。重钢集团董事长唐民伟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形容此次兼并:“是一个亏损2.37亿的企业,兼并另外一

    个亏损3.59亿的企业,这是病人背死人。”实际上,当时特钢总债务达39亿,总

    资产则仅34亿,其资产负债率是134%,早该破产。

      不过,这两次的拯救行动,并没有换来特钢的兴盛,而在政策要求下的兼并

    也没有维持多久。2003年,重钢集团与特钢解除关系,特钢只由重钢集团托管。

    而由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推动的救助特钢行动,最终以重钢的退出而终结。特钢

    则再次陷入停产状况,将其设备及厂房租赁给重钢集团下属的东华特殊钢有限公

    司使用,自身则无奈地走上破产的道路。

      一个本该破产的企业,能延续6年的生命。从其发展的历程看,国家政策及资

    金的支持可以说极为罕见。实际上,在此过程中,除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两次大的

    拯救行动外,还有多次银行及地方政府的资金注入。就在邯郸钢铁领导层入驻特

    钢的同时,重庆市政府还挤出了1.4亿元资金,帮其启动生产。

      但这一切都付诸东流,企业领导层的管理、经营思路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企

    业本身庞大的人员负担,很快将这些有利因素消耗掉了。

      据介绍,由于热衷于新上项目而忽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老厂区的项目改造

    也干脆放弃了。同时,企业的管理及运行成本居高不下,财务管理混乱,使这个

    本来就负担沉重的企业雪上加霜。据悉,1997年,该公司的管理费高达1.22亿元

    ,占了销售收入的31.65%,而当时全国其他10家特钢的平均管理费不过销售收入

    的5.07%。

      一位在特钢工作了17年的老员工介绍,企业设备陈旧,而引进的设备则用不

    上。据悉,特钢当时花了2亿多元引进的一台锻轧机,只轧了3万多吨钢就报废了

    ,而从德国引进的液压剪则几乎没有用。

      内部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严重下滑,竞争力减弱。据悉,在90年代左右,特

    钢产品在周边市场的占有率达70%以上的分额,而到了1997年年底,下降到30%。

    这位老员工说:“那几年,特钢不重合同、不守信用、不按时交货,在用户中是

    出了名的。”

      这一系列问题,把一个“工业之母”迅速带入永不翻身的“地狱”,而国家

    的政策、资金显然只能治标,而并非治本。因此,我们说,一个政策救不了一个

    企业,要救就只能靠自己练“内功”,或许特钢的遭遇可以给我们很多教训。

      (记者 周尚斗)特钢兴与衰辉煌时埋下失败的伏笔

      走过沙滨路,绕过磁器口,抵达特钢大门口时,清晰入目的是那块早已斑驳

    的厂牌。牌上,那“特”字残缺不全。穿过厂门,一条大道直通厂部大楼,不时

    有载客的长安车从身边驶过。“这那能和以前相比。”在厂里干了17年的一老员

    工有些伤感:繁华时一万多人上下班,道路上车水马龙。

      管理大楼内,除了负责接待员工和清算的工作人员外,所有的办公设备全部

    搬走,空荡荡的大楼一片衰败的景象……“西南一切工业之母”正在成为过去。

      特钢始建于1934年4月1日,翻开这70年的经历,会发现它以1985年为界,分

    为明显的两个时期。在此之前,基本处于平稳阶段,到1985年底,其固定资产达2

    .8亿,固定资产净值为1.7亿。

      但从1986年到1999年的14年中,特钢的经历却跌宕起伏――从辉煌到惨淡经

    营,直至深陷泥潭。

      1993年,特钢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候,国家统计局1995年初公布的消息,特

    钢连续6年成为中国最大500家工业企业之一,排名120位,跨入国家大型一类企业

    行列。

      但特钢出现巨额亏损的转折点,恰恰就在这个鼎盛时期。据厂里一位当时曾

    经参与特钢新项目的退休干部介绍,从1992年开始,公司的管理者热衷于上新项

    目。他们计划在井口搞异地改造,项目投资28亿元,预测回收期8年。但在1996年

    后,钢材市场逆转,加上国家明确规定对各种经营性投资实行资本金制度。以至

    新区项目被批准时,特钢不仅不能兑现项目资本金,还为这个项目潜亏10多亿元



      到1997年特钢已非常困难。据悉,截止当年底,公司累计亏损15.79亿元,当

    年就亏5亿多元。而此前,特钢的1.8万职工却一直被告之企业是盈利的。到1999

    年6月,该公司已经严重资不抵债。当时,累计亏损达17亿元,另有潜亏5.5亿元

    ,实际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143%。

      此时,重庆特钢已经是一个事实上的破产企业。
    来源:重庆晚报
    下载附件:
  • 点击下载

  •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

文章标题
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分会官方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