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三十年,而今从头越--宝钢国家创新型企业的试点

作者: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    
时间:2009-12-23 09:25:02 [收藏]


      2008年,宝钢三十岁。“三十而立”的宝钢仿佛一位步伐矫健、意气风发的壮年男子,正在创新之路上阔步前行。三十年的成长岁月积淀起了宝钢沉稳大气、脚踏实地的厚重性格,却从未禁锢住他那锐意求新、敢为人先的年轻灵魂。正所谓“回首三十年,而今从头越”,三十岁的生日对于宝钢而言绝不是一个休止符,它既是宝钢三十年来谱就的成长礼赞上的一记强音,也预示着即将响起的一段更富磅礴大气的金石之声。   

      谱就第一乐章:宝钢技术创新的历史传统

      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中国经济百废待兴,钢铁工业发展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此时应运而生的宝钢,自诞生那一刻起就肩负着使中国尽快跻身世界钢铁大国行列的历史使命。1985年,邓小平同志到宝钢视察,对宝钢提出了“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的要求,围绕着这一核心要求,经过了多年探索实践,宝钢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技术发展之路,孜孜追求着从“跟跑”向“领跑”的转变。

      宝钢建设初期,国内冶金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还存在着巨大差距,一期工程的设计全由新日铁承包,设备基本上为全套引进,国产设备仅占12%,现在常谈的“动态控制”等术语对当时的宝钢人也显得神秘而陌生。技术上仰人鼻息,创新又谈何容易?

      但宝钢人并没有让这样的窘境持续下去。二期工程建设,宝钢采取了“合作设计、合作制造”的模式,工厂设计由国内承担,设备国产化率上升至61%;而到了三期工程,冶炼系统由国内设计、点菜引进、国内技术总成,设备国产化率进一步提高到80%以上,采用的162项新技术中的52项是通过创新、共同开发及从一、二期工程发展而来的;在“十五”规划期间,宝钢更不再满足于单体装备和局部技术的开发创新,而是大胆地自主建设大规模的先进生产线,其中3#热镀锌生产线和彩涂板生产线完全凭靠自己的力量建成。

      2006年年初,宝钢将“走自主创新之路,将产品结构优化的驱动力由设备引进、项目新建转移到技术创新上来”正式提上日程;2007年,借着被定为我国首批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之一的“东风”,宝钢在新一轮六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综合竞争力、倍受社会尊重的世界一流跨国公司”作为公司新一轮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宝钢在技术创新和综合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宝钢历史上,有关技术创新的突出成就“举”之不尽。仅用98天时间就完成的宝钢分公司二高炉快速大修工程,依靠自主集成创新,填补了国内大型高炉快速大修的技术空白;宝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技改项目二炼钢挖潜改造工程彻底扔掉“洋拐杖”,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不仅有效缓解了分公司铁钢物流的瓶颈,更使宝钢具备了生产超纯净钢的能力;电工钢领域成功研制自粘结涂层电工钢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溶性自粘结涂层,不锈钢领域顺利冶炼、轧制高端产品2205双相不锈钢,特殊钢领域试制完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气阀钢等高技术含量产品。一个个新产品的名称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宝钢人“追求世界一流”的愿景。

      在宝钢历史上,有关技术创新的美丽故事“述”之不竭。其中,O5板和X系列管线钢的故事尤为人津津乐道。O5板是生产轿车用钢板的最高级别,其深冲性能和表面光洁度要求极高,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几个工业发达国家能够生产。当时,承担O5板主攻任务的冷轧厂试生产刚满一年,既不具备生产O5板的条件,也没有引进O5板生产技术,宝钢人却说:“困难再多,也没有我们的办法多!”没有现成的工艺技术和岗位操作规程,技术部门就会同冷轧厂虚心向德国的技术专家请教;没有成熟的生产经验,工程技术人员就边生产边摸索。1990年6月18日,当光洁如镜的钢带伴随着轧机那和谐的韵律,以每秒近20米的速度穿过五机架直奔卷取机;当严谨的德国专家对这批O5板进行仔细检查后,脸上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宝钢向全世界发布了一条重要信息:中国人经过艰苦努力、自主创新,也能摘取O5板这一世界冷轧钢板“皇冠上的明珠”。

      孔利明、王军……一个个响亮的名字述说着三十年来宝钢创新故事。

      聆听第二乐章:宝钢技术创新的当代使命

      正如宝钢全员认识到的那样,如果没有创新,那么一个欣欣向荣、充满朝气和活力,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宝钢就不复存在。宝钢人的全员创新、敢为人先,使宝钢从国际钢铁业中不起眼的新成员成长为今天不容小觑的中坚力量。

      2006年被定为我国首批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之一是宝钢成长历史上的又一分水岭,几组简单的数据就足以勾勒出最近几年中宝钢加速前行的身影:自2005到2007年,宝钢的研究开发经费由11亿元增至近23亿元,增长一倍之多;R&D投入率由0.64%提高到1.01%;截止到2007年,宝钢拥有的有效专利数为1943件,其中发明专利349件。此外,先后已有260多件(次)专利技术在国际发明展览会或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上获金、银奖……

      是什么催促着宝钢不断奋力前行?是什么鞭策着宝钢时刻保持警醒,在技术创新的漫漫征程中走得比谁都快,看得比谁都远?宝钢人“钢铁报国”的崇高使命感,正是这一切努力与付出的“源动力”与“加速机”。

      宝钢的建设与发展,促进了中国钢铁行业的品种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了中国钢铁制造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整体上缩短了中国与世界钢铁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宝钢先后完成了一、二、三期工程建设和“十五”项目建设,并正加速推进“十一五”规划项目的建设,已基本建成了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工艺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钢铁精品基地,成为了我国创新能力最强的钢铁工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基地,国际权威机构WSD将宝钢的综合竞争力列为世界钢铁企业的前三名。

      宝钢的建设与发展,更填补了国内高档产品的诸多空白,提高了国内钢铁产品的供给能力,明显缓解了国内紧缺钢材的供求矛盾,有力支持了国内加工制造行业的持续发展。目前,宝钢的汽车钢板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已具备向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供货的能力;高强度石油钻杆、油井管被国内各大油田普遍采用,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50%和25%以上,并出口中东、欧美等市场;高等级管线钢已成为国际名牌产品,广泛用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在苏丹管线、土耳其管线等石油和天然气输送工程的国际招标中也屡屡中标;造船板通过了9家国际船级社的质量论证,产品覆盖大型船舶整船供应范围;高等级建筑用钢用于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科技含量最高的特大型桥梁工程―世界第一跨度斜拉桥苏通大桥,打破了国外先进企业的垄断,获得了斜拉索用钢的全部供货合同;宝钢还为“神舟”四号、五号、六号航天飞船关键部位提供了耐高温用材,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三十年的岁月转眼而逝。宝钢的建设历程,谱就了宝钢的华彩乐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已成为宝钢企业文化的核心,创新型的企业文化将助推宝钢再谱新曲,再奏华章!




    下载附件需要消耗0点,您确认查看吗?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

文章标题
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分会官方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