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自主创新走国产化强企之路结硕果

作者: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    
时间:2009-12-23 09:23:48 [收藏]

      作为“十五”重点工程的鞍钢新区500万吨短流程精品钢材基地捷报频传,从烧结、炼铁、炼钢到连轧、热轧已全线贯通,这是鞍钢坚持自主创新,走国产化强企之路取得的又一硕果;从过去的“大路货”到今天超过75%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鞍钢生产的轿车面板已批量用于通用、福特、宝马等国际知名品牌轿车,“鞍钢制造”蜚声国内外市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700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ASP)成功输出,使鞍钢实现了从制造产品到创造产品、从卖产品到卖技术的跨越;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鞍钢,在证明着一个颇具强大竞争实力的现代化新型企业已经崛起。
      正在崛起的新区 依靠自主创新实现资源循环
      作为“共和国冶金工业长子”的鞍钢,曾创造过无数个第一,从新中国第一炉争气铁到第一炉钢,从第一根钢轨到第一根无缝管,都在这里诞生。到了新世纪,鞍钢的产能不断扩大,铁、钢、钢材的产量均突破了1000万吨。然而,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钢铁行业,鞍钢很大,但还不能说很强。这时,鞍钢人清醒地认识到,不应再为产多少钢、多少铁而自豪,必须通过技术创新,走一条自主创新的国产化强企之路,鞍钢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04年11月被国家正式批准开工建设的鞍钢新区,是鞍钢能否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大型钢铁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行列的关键性工程。坚持“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的技术改造方针,鞍钢新区从烧结到高炉,从转炉到连铸,从热轧到冷轧,所有大型设备均实现国产化,无论是工艺设计、计算机控制还是软件开发都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被誉为是鞍钢自主创新的集大成。它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铁水预处理、转炉炼钢、全炉外精炼和鞍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ASP),实现铁水100%预处理、钢水100%精炼。全部实现四级计算机控制和管理,统一协调炼铁、炼钢、连铸和热轧生产。依靠自主创新,鞍钢新区开创了多项国内外第一:拥有自主设计、90%国产化、国内最大的260吨转炉;拥有全世界第一条双机四流连铸生产线,钢坯全部按照轧制计划自动入炉加热;拥有国内第一条宽度达到2米以上的热连轧和冷连轧国产化生产线等。正是这些前瞻性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支撑起这条具备国际水平的现代化生产线。
      鞍钢新区是完全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依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实施和规划的,最终要建成生态保护型企业,达到“绿色生产”,实现人与自然、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在这里,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设施和能源回收循环利用设备,建成一座利用低热值高炉煤气的300MW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将所有高炉煤气回收利用作为发电的能源,可以保证生产自供电70%。转炉煤气100%回收,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6%以上,所有余热、加热炉蒸汽等二次能源全部利用,将全部实现负能炼钢,烟尘、噪声都降到最低点。
      依托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鞍钢新区将产品最终定位在高档次汽车板、管线钢、高强度冷轧热轧板、涂层板等,建成世界顶级的年产量500万吨精品板材基地。新区建成之后,鞍钢将形成以汽车板、家电板、集装箱板、造船板、管线钢、冷轧硅钢等为主导产品的160万吨钢精品板材基地,跻身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行列。
      鞍钢开发的新产品 大举进军“国字号工程”
      在备受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等“国字号工程”的建设中,也可以看到鞍钢人的身影,在“国字号工程”摆下的没有硝烟的战场中,鞍钢的高精尖产品与国外产品开始了短兵相接。三峡右岸电站12台机组中的8台机组全部由国内企业独立承担制造任务,依靠自主创新鞍钢开发生产水轮机蜗轮钢一举替代了进口产品,在这一重点工程中鞍钢实现了从“制造”到“创造”的飞跃。正是因为有了鞍钢的产品,三峡工程仅用五六年时间,跨越了与国外30年的差距,实现了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国产化。在这被誉为“一步跨越30年”的伟大实践中,鞍钢,作为共和国的“钢铁长子”、国有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担当起这一国产化跨越中的“钢铁脊梁”。鞍钢从满足市场需求出发,充分发挥先进工艺装备和技术优势,大力推进技术进步、科技开发,产品结构和档次发生根本性转变。2005年的前11个月,鞍钢就开发、试制、推广新产品321.07万吨,75.44%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高附加值产品733.91万吨,板管比相较1999年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集装箱板、汽车板、管线钢、冷轧硅钢、造船板、涂镀板、高速钢轨、高钢级石油管等这些5年前几乎还未起步或刚刚起步的产品,现在已经成为了鞍钢的主导产品。
      “九五”以来,鞍钢淘汰落后工艺,实现全转炉和全连铸,炼钢工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为适应产品结构调整,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比重,炼钢技术已经从过去单纯的炉内炼钢发展为国际流行的“三步炼钢”,通过铁水预处理、炉内炼钢、炉外精炼三个步骤苦炼“好钢”。其中尤以炉外精炼在炼“好钢”、炼“精品钢”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今,“好钢”使鞍钢彻底改变了过去“傻大黑粗”的产品形象,在一些“高精尖”项目上崭露头角。集装箱板、铁路耐候钢、船板、重轨等专用材稳居全国最大供应企业地位,轿车面板、管线钢、帘线钢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应用于多个领域,在“西气东输”、三峡工程、奥运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上一展风采。
      近年来,鞍钢不断将技术创新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不断开发高质量产品。如今,集装箱板、汽车板、管线钢、冷轧硅钢、造船板、镀锌板、彩涂板、高速重轨、高级石油管等精品已成为鞍钢主导产品。自2003年初以来,供大连新船、葫芦岛船厂、山海关船厂等造船企业的船板已累计超过100万吨,全部是高品质无瑕疵宽厚板,客户无一吨提出异议。鞍钢还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钢板供货企业,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工程用钢供货企业。
      技术输出使鞍钢 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技术的跨越
      依靠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持续的技术改造,为鞍钢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发展是解决鞍钢所有问题的关键,“九五”以来,在职工群众的积极参与下,鞍钢开创了一条“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的技术改造之路。鞍钢先后实现了“平改转”和“全连铸”;矿山、冶炼、轧钢等系统通过改造淘汰了落后生产工艺,主要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拥有了国内第一条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1700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ASP);拥有国内第一条立足国内技术资源整合集成的具有国际一流技术装备水平的冷轧二号生产线,成为国内率先具备冷连轧技术总成能力的企业,推进了我国冶金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2004年鞍钢ASP生产工艺全套输出济钢,自主创新使鞍钢成为国内第一家、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技术输出能力的钢铁企业,鞍钢也由此实现了由卖产品到卖技术的转变,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
      实现重大装备国产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生产厂、“三电”、机械制造等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重大装备国产化不等于100%国内制造,对于关键的、局部的、目前国内不能制造的技术装备,不排除引进;走重大装备国产化道路,企业领导者的认识要高、决心要大,要从工程立项到投产的全过程参与决策和监督;必须高度重视设备制造等方面的质量,强化工程项目的管理;在走重大装备国产化道路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培养人才,锻炼队伍。
      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初组建的国家重点钢铁联合企业,鞍钢拥有大量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生产装备虽然落后,但是很多零部件能用来组装新设备。鞍钢集团经过一番研究思索后提出,“鞍钢要改造,没有钱从国外全套购买新技术,只能靠自己开发创新,能省就省。”为了走出困境,鞍钢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开始了一系列技术改造。由平炉炼钢改成转炉炼钢,由模具铸钢改成连续铸钢,并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780、1700两条热连轧生产线和一套冷连轧酸洗联合机组。
      鞍钢在技术改造之初就定下一条规矩:“能自己干的就自己干,自己确实干不出来的关键部位,才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在引进的同时要注意消化吸收,迅速形成自己的技术资源和创新能力。”鞍钢1780热连轧生产线是1999年引进日本三菱关键技术建成的,而两年后,鞍钢依靠自己的力量,自行建成了1700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使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技术装备跃为国际一流水平。
      鞍钢开发出我国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700中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后,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局面,从此国外向中国输出这套技术装备的要价直线下跌,从原先的80亿元至90亿元下降到40亿元至50亿元左右。
      提高科技自主创新力始终是鞍钢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中心环节。鞍钢坚持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走以改进型创新为主,以实现原始型创新、集成型创新为目标的技术创新之路,并不断培养人才,取得了一大批自主创新的成果。从1990年至今,鞍钢集团申请专利825项,获得专利授权达667项,并取得了一批行业领先和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这些新技术、新成果,正载着鞍钢向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的目标快速迈进。
    下载附件需要消耗0点,您确认查看吗?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

文章标题
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分会官方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