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设需要有前瞻性的规范

作者: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    
时间:2009-12-22 21:00:27 [收藏]

    孩子们需要一部有前瞻性的规范
    我国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修编组赴日考察纪行
    编者按:我国1987年编制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已经使用了21年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中小学教学课程和教学环境也需要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因而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修编工作被列入工作日程。同时,汶川大地震后中小学建筑规划设计和重建工作也即将全面铺开,这就更需要新的规范作为重建工作的指导。本来已进入程序的修编工作变得更加紧迫。由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为主要修编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江苏省教育建筑设计院、上海市教育基建管理中心、福建省教育建筑设计院和成都木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为参修单位的修编组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前期的基础工作。他们在分赴国内各省市自治区选取典型学校作调研的同时,远赴日本和我国台湾,参加由北京世界之旅建筑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组织的中小学建筑考察活动,并与当地著名教育建筑设计师交流座谈,为规范的修编积累素材。本报记者日前随我国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修编组赴日本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考察。期间,得到了与日本著名建筑大师渡边邦夫、著名教育建筑研究和设计大师长泽悟和新泻县及长冈市的教育部门官员的支持,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访谈,并考察了包括新建学校、加固后的老学校及加固改造中的学校在内的5所中小学。日本NHK电视台、每日读报等当地知名媒体给予了极大关注,并进行了详细的专家入口报道。

      一部用了21年的规范,亟需更新

      我国1987年10月颁布实施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一直沿用到今天。21年的荏苒光阴,让这部设计规范变得既滞后又脱节。一部用了21年的规范,正面临着脱胎换骨的改变。

      作为第一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5个主编之一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黄汇,这次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修编组的主要成员。她介绍说,5月份开始的规范修编,本来计划用16个月的时间完成。但灾后重建工作迫在眉睫,预计将在12月底全面铺开,灾区中小学校的重建呼唤着新规范的出台,在此之前,一定要拿出一份科学的有前瞻性的站得住脚的规范。这次北京世界之旅建筑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受有关方面的委托,组织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教育基建管理中心等单位的规划设计人员,赴日本和我国台湾进行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专项考察,多多了解借鉴一些先进的经验和范例,争取在10月底出台规范修编的初稿。

      黄汇认为,现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再按21年前的老规范建学校显然不合时宜了。她举例说,原来每周每班上两节体育课,每周上六天课,以12个班计,每天有4个班上体育课;而现在按新课标规定,学生每周5天上课,每班每周上3节体育课,同样以12个班计,每天大概有7~8个班同时上课,显然运动场所需要增加扩大。再进一步探讨就会发现,现在体育课内容跟过去踢毽、跳绳、扔包等简单活动相比,也丰富了很多,因而运动场所的设计也要适应新变化。黄汇反复强调,上次编制规范时,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未出台。这次修订还要从这部法律出发,充分考虑学生们各种权利的维护。孩子们每天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校园内渡过的,因而校园环境不应仅仅满足于上课听讲,更要营造适于孩子们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营造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的环境。

    与教育建筑大师晤谈,获益匪浅

      在日本从事教育建筑研究30年的长泽悟,是此次中国建筑师日本之行希望与之交流的建筑大师。北京世界之旅建筑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经过一番周折联系到长泽悟,欣喜之余,黄汇代表修编组通过电子邮件向长泽悟一口气提出了14个问题。问题包括了日本教学模式的变化和学校建筑的关系?学校的设计和研究方法有什么变化?对于未来的变化和进步有什么潜伏性设计?学校建设是否以政府投入作为保障,如何掌握标准,全日本各地的经济背景不尽相同,在学校建设标准上是否也相应确定不同的水平?教务中心占有学校中心枢纽位置,如何体现中心的服务作用,是否使学生的活动交汇的流线被切断?没有背板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利用和自然采光的利用有一定的矛盾,对学生视力也有不良影响,日本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多年来,日本有什么建校方面的挫折和教训是我们应该引以为戒的?通过这份提问提纲,可以看出我国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修编组的专家们关注点,也透露出修编组向国外同行借鉴、学习和交流的诚意。

      抵达日本的第二天,修编组一行便有了一个跟长泽悟晤谈交流的机会。长泽悟将他多年研究的体会,结合他设计的学校和到国外考察学校时拍摄的幻灯片,与中国同行进行了一上午的交流互动。

      日本一般县、市、町、村都设有小学,高中一般都设在县里。这么多学校的建设费用,国家肯定要提供补助。如果是新建的中小学校,国家给予50%%的补贴;若是学校改建,国家则提供1/3的改建费用。学校一般由国家规定面积,而面积是以班级数量确定的。国家同时规定标准单价,单价×面积就会得出补助资金数目。学校设备可以参照学校设备指南,这份文件属于指导性的;像楼梯宽度的标准等属于建筑基准法,是必须遵照执行的;教室照度、空气质量等,是由学校卫生标准来决定的。

      长泽悟结合他设计的学校,谈了他的设计体会,从一些细节中可以看出这位教育建筑设计师的良苦用心。他认为学校要尽量设计得生态环保。尽量利用自然条件改善光照、通风和温度。比如有些屋顶可以设计成活动的,冬天打开尽可能透光,夏天则可以遮盖起来;教室的墙壁设计成推拉活动的,利于自然通风;在教室的地板下安装凉水管道,起到夏天降温的作用。在日本,保健室与其说是看病的地方,不如说是告诉孩子怎样保持健康更恰当;学校的谈心室,是学生与老师联络、交流的地方,是一个设计中画龙点睛的地方。

      长泽悟希望,在中国进行大规模修建学校之前,应做好规划,千万不要发现问题再修修补补。他还以多年研究的心得提醒到,建筑的寿命远高于设备的寿命,最好将所有的设备设计到结构外面。实际上,日本的学校大都是这么做的。

      在日本考察期间,修编组参观了著名建筑师渡边邦夫设计的东京都立晴海综合高等学校、不二女子高等学校。修编组几位结构建筑师对渡边邦夫设计中使用的预制预应力结构体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与渡边邦夫就游泳池跨度、教室跨度以及空间分割等技术问题进行了交流。随后在新泻县长冈市的小国中学、下小国小学和越路小学考察了震后结构加固情况。

      考察中,黄汇代表修编组接受了日本NHK电视台、每日专家入口、新泻县日报和长冈市日报记者的采访。记者们询问了我国建筑师对加固后的学校的看法以及这些做法对中国有什么借鉴等问题。黄汇认为,结构加固后的外观跟建筑很协调,不像受伤后捆绑的纱布那样触目。日本学校在细节方面的设计值得中国建筑师学习,精打细算的做法也令人称道。能保留的就不拆除,能加固的就巧妙地加固。日本地方政府对学校防火抗震的重视,值得我国政府借鉴。教给孩子们如何逃生,如何避免灾难的伤害,是中小学教育和中小学建筑设计的一个关键课题。黄汇表示,回国后要将这些经验用法律法规的形式约定下来,用于将来的学校建设,从而有效地保护花朵般的孩子们不受任何伤害,健康快乐地学习生长。

    学校并不是放几张书桌这么简单

      长泽悟认为,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尤为重要。作为教育建筑,应该提供舒适的教学环境,利于孩子们学习、成长,让学生一走进学校就感到开心。他说,并不是放几张书桌就是学校这么简单。

      日本现在规格化的教室一般都是9米×7.2米或者9米×7.5米,供40名学生使用。事实上,一个老师不可能满足40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所以教室外面一般要设计出公共开放空间。他特别强调了开放空间的作用和意义,比如增加一些空间用来放置学习用品、教辅书、电脑甚至活动器材等;在进入教室的通道处摆放一些设备,让学生在学习理化课程之前先接触到有关的一些有趣的小仪器,从而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长泽悟认为,中国的学校都是规模比较大的,其中,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空间的设计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在日本学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认为,图书馆是他们在学校中最感兴趣的空间,在其中既可以自学也可以交流。所以,图书馆的设计可以多花些心思。除了主图书馆外,增设一些图书角和图书小空间也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一个学校的建筑使用寿命一般在50年至100年之间,所以一定要有全方位的考虑。要想设计营造出健康舒适的教学环境,采光、温度、照明、空气等都是重要因素。而长达几十年甚至100年的使用期间,教学内容肯定有所改变,老师和学生也希望有所变化,所以如何为这些改变留出相应的灵活空间也是很重要的。

      他认为,汶川地震后大量学校面临重建,虽然经济负担非常沉重。但用相同的费用,建造品质好、利用率高、更加合理的学校,对社会的回馈会更好。所以规范就显得相当重要。几十年前的日本,也是一个大规模建设学校的高峰期,由于经费紧张,建造了很多所谓的标准学校,也许在当时及时缓解了学校短缺的问题,但这种学校现在已很不适应形势了,如果一下拆除这么多学校会带来一系列麻烦。所以中国一定要避免走日本的老路。

      修编组给长泽悟和渡边邦夫赠送了天津建筑设计院建筑作品集、北京中轴线建筑实测图典、中国古代体育诗歌选、收藏北京记忆等书籍,也许对日本建筑师了解中国文化和城市建设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而日本方面则向考察组赠送了非常需要的日本中小学教育建筑设施标准、防震规范等资料,对这次修订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次修编的主编、天津建筑设计院刘祖玲副院长认为,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导致了管理层、决策者、研究人员、使用单位和设计师之间相互脱节、缺乏交流,如果不通过一个相应的机构协调组织理顺,将很难将科研成果顺畅地应用在教学实际环境中。刘祖玲感慨地说,作为建筑师,看到日本学校中那些适于培养独立思考、培养团队精神、合作研究精神的公共空间的处理,那些巧妙而贴心的细节设计,感到既羡慕又着急,也想将自己考察中所见所感所思所悟尽快尽量用于实践。这是建筑师的使命感、责任感。但她也知道这中间有一段路要走。而眼下要做的就是将规范修编工作做好。





    下载附件:
  • 点击下载

  • "欢迎大家转摘!转载须注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www.CCMSA.com.cn)谢谢合作!"

相关文章:

文章标题
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信息网分会官方

Baidu
map
Baidu
map